“白頭如新”,頭發白了還能變成黑的?新的?不,這個成語和頭發的顏色沒有關系。
也有人會和“白頭偕老”混在一起用,應該就是“就算老了也和剛結婚一樣恩愛”的意思吧。
這樣的想法也是大錯特錯哦!來認識下這個容易弄錯的成語——
白頭如新
成語出自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白發如新:意思是雖是白頭之交卻并不知己,形容交情不深。
傾蓋如故:傾蓋是指停下車子,指初次相逢。偶然結識的新朋友卻像友誼深厚的舊交一樣。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時間長短來衡量的。
西漢時期,有一個以能言善辯而聞名的人叫鄒陽,齊國人,是很有名望的文學家、散文家。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于獄中上書自明》。
漢景帝時,鄒陽與枚乘等人作為幕僚為吳王劉濞出謀劃策。當劉濞欲反叛漢朝中央時,他曾上書勸阻,劉濞不聽。
迫于形勢,鄒陽離開吳王。他聽說梁孝王禮賢下士,便投奔了梁孝王。他上書給梁孝王,縱談天下大事,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鄒陽
羊勝和公孫詭都是鄒陽的朋友,他們也都是有才之人,但是羊勝嫉妒鄒陽的才華,幾次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終于有一天,梁孝王信以為真,下令將鄒陽關進監牢,即將被處死。
鄒陽十分激憤,他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絕筆信,申訴自己的冤屈。信中列舉事實說明:“忠心不會得不到報答,誠實不會被人懷疑,純粹是一句空話而已。”
他寫道:荊軻冒死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不敢立即出發。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腳。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政,使秦國富強,結果被秦二世處死。
俗話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雙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輩子,頭發都白了,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會像老朋友一樣。
這是為什么?關鍵在于相知或是不相知。
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軻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殺來退齊軍以保存魏。
王奢、樊於期并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系,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為后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為行為與志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
因此蘇秦不被各國信任,卻為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為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為魏攻取中山國。為什么?確實是因為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
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著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后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
歷史上不少成就大事的,就是臣忠于君,君信任臣,君臣之間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希望大王明察。
倪瓚書法“獄中上梁王書西漢文”
這封信言辭灼灼,情真意切,梁王讀后深有感觸,立即把鄒陽放了,并奉其為上賓。
相知與否,不在于相處時間的長短。與其白頭如新,真不如傾蓋如故。
有些人,你即使與他相處一生,他也無法了解你內心深處的想法;但有些人,你們即使只是初相遇,他也已經可以看出你心底最深處的渴望。
朋友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要善于從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個知你心的朋友,也要將那些永遠無法溝通的人從朋友行列中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