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其實在古代,也有一套交通規則,可能不像現代如此完善,但是也是古人的創舉之作!下面,跟隨古建中國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
1.古代人走路究竟靠哪邊走?
究竟古代的人們靠哪邊走?這個問題在不同時期答案是不一樣的。
先秦時期時期,采取的是男右女左,即男女走的路不同。
《禮記.王制》中記載:“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span>
說白了就是,在道路上,男的要靠右走,女的要靠左走,而車輛則在道路中間通行。
由于早期記載不全面,而且又有很大的地域文化差異性,此時中國并沒有完全統一的行走標準,而是伴隨著國家的逐步統一,曲折又緩慢地形成。
到了唐太宗時期,國家相對統一,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各種交通工具越來越多,如車、船、轎子、牲口,再加上行人,道路十分容易擁堵,交通秩序極為混亂,造成守城士兵對車輛行人進行例行檢查時,費時費力。
唐太宗是歷史上有名的兢兢業業的皇帝,聽說了這個情況后,對這件事情就上了心,奈何一直沒有想好的對策。
自己想不出來沒關系,手下一幫大臣,總不能讓這些人白吃飯不干活呀。
唐太宗就讓一幫大臣想辦法,這時候馬周就舉手了。
馬周是個孤兒。家境貧寒,不過人卻很勤奮又有才華,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后來官也做的挺大。
他這一生做了不少有利于唐朝初年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提出“來左去右”,規定人們進城的時候,靠左邊走,回來的時候靠右邊走。
其實,對于同一個人而言,都是靠右邊走,這樣即方便守城士兵檢查,又緩解了交通壓力。
這一舉措具有積極的意義,已經和我們現在的行人靠右有差不多了。
不過,這一規定,在很多時候仍是局限于進出城時使用,并沒有廣泛的應用于道路交通中。
在宋朝時,“來左去右”這一規則還是沒有在行人中形成固定習慣。
這從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就可看出。
畫中所繪的汴京之繁華可見一斑,街道上車水馬龍,可行人卻是隨意走在路上,沒有固定的靠哪邊行走,宋朝的首都都是如此,更何況其他地方呢?
2.超速超載是要被懲罰的!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打屁股,大唐盛世時人口已經超過百萬,因此交通規則的制定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根據《唐律》超速超載是要被打屁股的,這可不是在開玩笑。
在沒有公私緣由的情況下,在街道、小巷中快速駕馬或者駕車的,要被處以竹板或荊條抽背的處罰。
不過由于背部是經脈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打沒命,所以后來把打背部改為打屁股,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又不至于懲罰過重,鬧出人命。
不過如果因為超速而造成嚴重后果的,比如人員傷亡,就不是打屁股這么簡單了。
要按照斗毆殺傷人的罪行減一等處罰。
當然可以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執行公務,具體的內容就是公文傳遞,朝廷命令發布,或者是有急病找大夫,有要事要追人,也是情有可原。
這些情況下,可以免于處罰,不過罰款還是要交的。
除了這些情況,其他情況免談。
再說超載,關于超載,唐朝也有明文規定。
不過唐朝沒有客車、貨車,一般承擔運輸重任的是水路交通,即客船、商船。
如果船上超出了五十斤貨物,哪怕是只超出了一個人,船主要被打五十大板。
以此類推,超出了多少,就要挨多少板子。
如果超載太多,那就攤上事了,就不再是挨板子,而是要吃上兩年的勞飯。
可見古人對于這方面的重視一點不比我們少,而且打擊力度還很大。
3.車夫也是要經過專業培訓的!
現在我們開車出去最怕什么?最怕無證駕駛。
而在古代車夫這一職業也不是好當的。
所謂六藝,指的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其中御一方面指的是帝王的駕馭之術,另一方面就是我們今天所談的駕駛交通工具的技術。
雖然不像我們現在考駕照一樣,但是古代的車夫也不是誰都能當的。要經過專門的培訓之后,才能上崗。
秦朝的《除吏律》就有相關的記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御人如果四次技術不過關,就要被罰四年的徭役并處以罰款。
而且只有那些車技出眾的人才能被選做貴族的車夫。
別小看古代車夫這一行業,要是做好了,討得哪個皇親貴族的喜歡,可能隨隨便便就被封個大官。
4.文明出行,禮貌避讓!
準確的來說,中國古代的交通規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倫理為基礎,即以禮讓為先作為基本準則。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边@是唐朝《儀制令》的內容。
宋代后,《儀制令》被刻在石碑或木板上,并立于道路中間,以提醒來往車輛和行人。
現代社會里,盡管交通規則十分完善,可是交通事故和交通糾紛仍是層出不窮,很多都是因為雙方缺少禮讓的態度,寧可撞一起,也不讓一分。
如果人人都能秉持“禮讓為先”的態度,很多的交通糾紛就可以避免。
雖然“賤避貴”是封建等級制度的表現,但除去其消極方面,里面的“禮讓為先”的價值準則對于現代社會仍有借鑒意義。
正是于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為古代交通規則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雖然從現代視角來看,很多古代的交通規則是不能完全等同于我們如今所談。
因為它既不系統,又具有隨意性,甚至不可擺脫地帶有封建制度的色彩。
但不可否認,一些規則確實開創了現代交通規則的先河。
通過這些來自古代的交通規則,我們可以看到屬于那個時代的獨特的印跡,再現那時繁榮的經濟景象,以及對中國古代倫理文化的延續。
這也正是研究古代交通規則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