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宜平衡,五行求相生。
高低有進退,奇偶定分明。
造型可多樣,風格必一統。
建筑有物語,曲直和動靜。
岔口不設門,彼此無角沖。
前后防逼壓,過白與對景。
明堂須開闊,砂水貴有情。
方位隨卦起,五訣要融通。
以向定局規,四靈是傳承。
形似以表法,物名在體用。
注釋:
陰陽(1)宜平衡,五行(2)求相生。
(1)陰陽:是自然界相互對立沖和互相依存的根本因素,如天地、晝夜、寒暑、溫濕、雌雄等。
(2)五行:金、木、水、火、土,通過相生相克組成世界萬物的五種元始的樸素物質。
天人合一,陰陽平衡是中國傳統建筑所要表現的哲學理念,也是宜居環境的代名詞。在建筑選址和規劃過程中特別注重“天人合一”及“陰陽平衡”關系,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調,既不缺失,也不過份,呈現著一種協調的狀態。陰陽,也是一種“生氣”學,即建筑范圍內對小環境溫度與濕度的創造。例如,庭院中的水池、喬木、地面鋪裝材料都能影響到家庭陽陰平衡關系。“家無石不安,無水不靈”即指此也。家宅外環境左右高低相就,遠近形勢相顧,石水堅柔相和,溫濕冷暖相濟,屏墻花木相錯等。還有建筑本身構架的上下、大小、內外、開閉、動靜等相對關系。陰陽平衡是創造和諧宜居吉宅的最主要條件之一。平常我們說的風水的各種“煞”就是由于陰陽不平衡而產生的。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者相生相克,生發萬物。五行在物化表現方面有兩種概念,一個是套用河圖洛書在空間的定位,木在東、火在南、金在西、水在北、土在中央;二是建筑物態的體現,方者為土,圓者為金,直者為木,曲者為水,尖者為火。建筑風水五行相生關系主要指具備五種外形的建筑所在的方位是相生的還是相克的,按順序一般是后生前,下生上。例如,后邊有座平頂的建筑,前邊有座圓頂的建筑,即暗喻為土生金,為大吉格局。另外在我們南方大部分地區,民居的正脊兩羰的山墻造型也是根據房主的五行進行設計的。例如,房主八字命理屬水,屋山就必須是金形(圓頂)的造型,金生水故,這樣的房子才能養人和護主。
高低有進退,奇偶(3)定分明。
(3)奇數又稱單數,整數中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是奇數。奇偶本意指的是單雙數,因易經中有“陽卦奇,陰掛偶”,所以“奇偶”又用來形容中國的陰陽學說。
建筑布局的禮制性要求建筑單體要有主次之分,前后左右,進退有序,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建筑格局,體量,造型要剛柔相濟,疏密有致,彼此呼應,守望相助。建筑內部的通道和出入口要設置合理,防止毫無遮攔,沖撞隱私。建筑風水中的高低進退有時也影射建筑格局的不合理,例如五虛之患:人少宅多,屋小門大,院墻不周,井灶不處,院廣屋稀,皆為建筑虛脫現象。建筑風水中的五虛現象是門庭衰落,家族不旺的征兆,常言道:“一空三閉是豪家,三空一閉亂如麻。”也說的是這個理。
建筑的排布節點,樓層,階沿等涉及到數字的內容,凡平面表現的用偶數,凡立面表現的用奇數。奇數代表陽數或天數,偶數代表陰數或地數。例如一幢閣樓,可以用六角(平面)五層(立面),不可用五角六層,違背天地生成之理。在建筑理數方面,另外還有涉及到門洞窗洞的門光數;涉及到建筑之間距離的步數;涉及到堂號匾額上題字的和生老等,都屬于奇偶分明之列。
造型(4)可多樣,風格(5)必一統。
(4)造型:這里特指建筑外表的形狀。
(5)風格:建筑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
對于大型建設項目里的群組建筑,為了張揚個性,兼顧觀瞻和功用,一般單體建筑會采用不同的物態造型,例如仿古建筑就有歇山式、廡殿式、攢尖式、卷棚式,硬山式等。造型多樣化是建筑美學的基礎,可以個性化,但建筑風格方面必須要統一。例如,上述仿古建筑,建筑形制可以不同,但風格必須要統一,或在時代背景定位為唐宋風格或明清等時代風格,或在營造法式方面定位為官式風格或民居風格。
相對而言,現代建筑在區域視野范圍內也要有統一的建筑風格,如地方風格,異域風格,或者奢華型風格,簡約式風格等。建筑風格主要由主體框架,裝飾用材,標幟符號和主色調等構成。
建筑有物語(6)曲直和動靜。
(6)物語,即人們思想的物化或事物的擬人化,建筑物語即建筑所要傳達的語言。
物語是萬物的一種無聲語言,例如大雁南飛,樹葉飄零,就是要告訴我們秋天到了,馬上天氣要轉冷了。蘇軾有首詩,“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即是指自然物語的。建筑物語,特指建筑所要散發出的無聲語言。例如,一幢絢麗多彩的,卡通明快的建筑,他在告訴我們這兒是一所幼兒園;一幢尖頂帶有十字架的毆式風格的房子,它在告訴我們這兒是一座教堂。
建筑物語有時候也指建筑給人帶來什么聯想,例如北京的央視大樓視人看作“大褲衩”,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被稱為“開瓶器”,湖州喜來登酒店被人叫做“馬桶蓋”。建筑物語是建筑中風水作用于人們心理上的最直觀表示。
建筑物態除了具備物語思想的表達,還有動靜曲直的形態表達,傳統建筑布點要求曲線美和對稱美,做到動靜結合,靈活多變。
岔口(7)不設門,彼此無角沖(8)。
(7)岔口:大街上的丁字路口、三叉路口,十字路口、五叉路口等。
(8)角沖:泛指墻角,屋角,直路,高架橋等直沖大門的現象,給人們造成心理的不適,在風水上被視為沖煞。
臨街的房子最好不要面對有多個交叉路口的方向設置大門。例如,面向三叉路口,五叉路口工門的房子,無論你房屋位于哪個部位,總有一條馬路在對面直沖而來,風水上叫“路沖”,屬于大兇。當然,為了商業人流量的考慮,很多商業建筑喜歡面對路口設置大門。如果非得這樣做的話,也僅限于十字路口,因十字路口不像三叉五叉路口那樣,路口對面是兩路交叉之間的位置,不會有直面相沖的馬路,因此不會犯大兇,相對好一點。另外,凡對交叉路口開門的房子,要在大門與交叉口之間靠外側的三角區域建噴泉,疊石,或綠化等進行進一步阻隔馬路上喧囂飛揚的煞氣。
除了房子正面忌諱路沖和橋沖外,在高處還要盡可能避免有周邊其它建筑的墻角或屋脊等沖撞自己房屋的大門。但凡此類情況,都要用池水、照壁、石敢當、風獅爺等擋之化之。
前后防逼壓(9),過白(10)與對景(11)。
(9)逼壓:此處指建筑過密及大小高低失調給主人造成的緊迫感。
(10)過白:原指前后兩幢房屋之間距離的目測標準,此處泛指根據一定容積率對建筑合理布點后留有的相對多余空間。
(11)對景:園林建筑中的景觀互映手法,例如在甲處節點可以觀賞乙處節點的景物,在乙處節點可以觀賞丙處節點的景物。
群組建筑的規劃和設計就像繪制一幅圖畫,我們把紅線圈定的用地范圍看成是一張白紙,畫師在創作時,除了焦點的布置,景深和透視外,還要在畫紙四周留有一定空白,上下稱天干地支,左右稱龍虎榜邊,統稱“留白”。建筑布局亦同此理,稱之為“過白”,具體指站在后房看前房屋脊上方要有一線天光,用此方法測度距離以防建筑之間相互逼壓。過白一般又泛指整體建筑群組之間要疏密有度,弛張得體。
建筑園林中的對景,指重要節點之間景物要相互照應,形成遞進關系和良好的視覺效果,如走廊盡頭不遠處的假山,出門前邊的照壁等都屬于對景的設置。在建筑物之間,利用門框、窗洞對近景或遠景進行了剪裁、鑲框處理,形成“窺管效應”,也屬于一種對景效果。必要時借外景為用,去敝存秀,視野范圍內該借則借,應障則障,如明朝計成所著《園冶》中言:“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明堂(12)須開闊,砂水(13)貴有情(14)。
(12)明堂:墓地陰宅或陽宅住宅前面的空地。
(13)砂水:風水五訣龍、穴、砂、水、向之其中二個。砂,指的是建筑周邊高大的地上附著物或自然山地中的獨立山包或丘陵。水,指建筑周邊流經的溪水河水或相對靜止的池塘湖泊或人造噴泉等。
(13)有情:建筑周邊的來龍(山脈)或水系對建筑造就的情勢,凡呈環抱依戀,回頭顧祖,欲去不忍之勢者為“有情”,反之為“無情”。
風水學有“三綱五常”之說,三綱指得的是氣脈、明堂、水口。陰宅講龍氣,陽宅重明堂,故風水學有“陰宅一條線,陽宅一把扇”之總結。明堂,在建筑布局上指的是門口的空地,該空地區域越大越好。如果屋宅門面前有街衢或河道,大門距離街道與河道之間不可太近,太近則形成割腳及沖煞之勢。
大門口的街道與河道在走勢上應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門前一段若為向內環弓之勢最吉,名玉帶纏腰,金城環衛,屬于藏風聚氣之貴格。最忌反弓或反跳勢態,稱作“山水無情”屬于不顧主之風水。
方位隨卦(15)起,五訣(16)要融通。
(15)卦:八卦,有兩種,一是伏羲氏發明的先天八卦,二是周文王演繹的后天八卦。建筑風水主要與后天八卦的方位說關系相對密切。
(16)五訣:堪驗風水格局和吉兇的五個要素,分別是龍、穴、砂、水、向。尋龍,點穴,察砂,觀水,立向是堪驗風水必須掌握的技術。
建筑格局的吉兇,主要由各建筑所在方位之間的五行生克制煞來判定的。在兩維平面空間,標注方位的方法很多,現代多用360刻度取經緯,過去還有十二支方位,或二十四山方位等,但主流風水還是以八卦方位為基礎的。八卦有先天與后天之分,后天八卦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標識地理方位的。西北為乾,北方為坎,東北為艮,東方為震,東南為巽,南方為離,西南為坤,西方為兌。了解八卦的方位,還要知道它的五行屬性,這樣不同的方位就有了文化內涵和互動生機。例如,北京故宮金水河里的水,因為是由西北方的后海引入的,西北方為“乾”方,乾五行屬“金”,故而稱為“金水”。再如,河南商丘的火神廟,掛匾題名“離宮正位”,“離”指南方卦位,五行屬火,因之火神爺的寶殿稱為“離宮”。北京標準的四合院,主屋坐北朝南,院門開在東南方位,被稱為“坎宅巽門”,正是隨八卦方位而說起的。
五訣,分別為龍、穴、砂、水、向。龍,指得是建筑周邊連續性山脈或城區內連片的高樓大廈;穴,指的是建筑選址定位,即建筑規劃中的城市建筑坐標;砂,指的是周邊各自獨立的山包或高大地上附著物;水,指的是動太的流水和噴泉,或靜態的聚水池水等;向,指的建筑整體朝向或單體坐山朝向。以上五種要素在建筑風水中要統籌考慮,相互融和,如法操作,通達利用。
以向(17)定局規,四靈(18)是傳承。
(17)向:俗稱坐山朝向,屋房的后山為坐,開大門的位置為向。例如坐北朝向的房屋,按八卦方位,可稱為“坎山離向”;按十二支支名,稱為“子山午向”;按經緯儀刻度,稱為“坐0度,向180度”。
(18)四靈:又叫四神,四象,四獸等,屬于風水五訣中“砂”的范疇,實為借用星象學中二十八宿四天區方位名稱以表地物。
建筑風水的好壞,必須要統觀整體布局來判斷,習慣上以水定局,但都市缺水,或依水口判局不符合法度,就直接以向定局,即以現有的門向定一個風水局,然后以所定之局收山納水,進一步完善風水局的布控。通過后期的營造,讓內容符合立題,是人為完善一個風水局的巧妙手段。
四靈,又稱“四象”或“四神”,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實則借用黃道二十八宿的四個天區名為地理命名的。四靈在天上是固定不變的,所謂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上天垂象到地理以后,與星象位置就有了區別,它不再是以固定的四方為四靈所在,而是以建筑選址后的“穴”位為基點坐標,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四靈在風水五訣中屬于“砂”的范疇。風水四靈對建筑是否藏風聚氣,吉慶延年至關重要,平時人們說的“前有照,后有靠”就是這個意思。風水四靈空缺則要補之,術界稱為“補風水”,園林設計稱為“補景”。例如,左右龍虎缺其一者稱為單提,以水或亭補之;后無玄武靠山者,以塔、樹或圍墻補之;前方遠處缺案山者,門前以照壁或池補之。
形似(19)以表法(20),物名在體用(21)。
(19)形似:指建筑形狀、外觀容易讓人產生的聯想。
(20)表法:借助建筑的形似以表達某種用意,或建筑形式不經意間暗合某些事物。
(21)體用:形體及功用,也是實物命名的主要依據和法則,例如一個形體是“桌”的木器,用來吃飯就叫“飯桌”,用來讀書就叫“書桌”。
建筑風水學中還有一個重要課題,就是給建筑命名的學問。中國風水有形勢派和理氣派之分,其中形勢派又分為形象和形法兩宗,他們善于利用“喝形”“取象”法則給地理命名,例如“黃花崗”、“燕子磯”、“雨花臺”、“馬鞍山”等。在過去民居建筑方面,那些所謂“四點金”“觀音兜”“馬頭墻”“龜頭屋”“五鳳樓”等建筑構造名稱就來源于喝形取象的結果。
建筑名稱主要作用有以下兩種:一是表法作用,即建筑本身所要表達的用意,屬于民建還中公建?是生活類建筑還是紀念類建筑?是實用性的還是觀賞性的?例如,山西長治的五鳳樓,正因為它的五層飛檐和翼角形似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得名的,這就叫“以形表法”。二是體用關系,指的是建筑本身性狀和功能。例如,嵩陽書院,胡氏宗祠,一聽名字就知道是讀書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建筑的體用和表法在佛教建筑表現的特別明顯,例如觀音殿、禪堂、藏經樓等,聽名字就知道其建筑形式是怎樣的,是做什么用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