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有很多天地異象,都帶有神秘主義的色彩,它們預示著吉兇,代表著必有大事發生。
白魚入舟,意思是指白鰷跳入船內,本義指殷亡周興之兆,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也形容好兆頭開始。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商周時期的典故——
白魚入舟
出自《史記·周本紀》,周文王西伯昌去世之后,當時的太子姬發開始執掌周族討伐商紂的大業,也就是周武王。武王即位后,一直不敢忘記周文王的遺志,緊鑼密鼓地籌劃著討商大計。
周武王姬發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周的國力日漸強盛,眾多諸侯前來歸附。終于在武王登位九年,集合諸侯展開了第一次出征的軍事行動。
在畢地祭祀文王,制作了文王的牌位,用車載著,供在中軍帳中,然后往東方去檢閱部隊,到達黃河南岸的盟津(今洛陽市孟津東北)。
武王宣稱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討伐,不敢自己擅自作主。他向司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執符節的官員宣告:
“大家都要嚴肅恭敬,要誠實啊,我本是無知之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業。現在已制定了各種賞罰制度,來確保完成祖先的功業。”
于是發兵,武王向全軍發布命令說:“集合你們的兵眾,把好船槳,落后的一律斬殺。”
傳說,周武王乘船渡河時,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條白魚跳進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來用它祭天了。
渡過河之后,有一團火從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轉動不停,最后變成一只烏鴉,赤紅的顏色,發出魄魄的鳴聲。
大家紛紛表示,白魚入舟,這是大大的吉兆。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魚鱗片片,就像是將士的鎧甲,而商朝尚白色,那這白色的魚就是商朝的士兵,商朝的士兵都落入武王之手,不就是說商朝的軍隊和天下都要歸入周朝了嗎?
周武王感謝上天把天下托付給他,后來這只白魚成為周興商滅的瑞應。
這時候,諸侯們雖然未曾約定,卻都會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個,奠定了武王牢固的盟主地位。諸侯都說:“可以討伐了!”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現在還不可以。”于是率領軍隊回去了。
盟津觀兵兩年以后,武王伐紂,紂王走投無路,焚火而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白魚入舟真的是上天的指意嗎?
孟津那個地方,正是黃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水流湍急,魚兒逆水而上,常會跳起來,落到舟中也是常有的事,根本算不上稀奇。
但是,周王室作為商的一個諸侯國,想攻打商王朝取而代之,在君權神授的古代,很多人都會反對。周武王要奪取天下,必須爭得人心。
白魚入舟這樣的故事,就是為周武王奪取天下造勢,讓世人覺得自己的征伐是正義和合理的。
于是,那條魚,就被賦予了更多內涵:
魚身上有鱗甲,和戰士的甲胄有相通之處,于是,那個年代的人們就把魚當作軍隊的象征。商朝以白色為貴,白色代表著商朝的王權。
這一切聯系起來,那就是商的軍隊要歸周了,商的天下也要屬周了。
這和后世那些“大楚興,陳勝王”、“高祖斬白蛇起義”都是一樣的道理。
“白魚入舟”這個成語流傳下來,用來形容好兆頭的開始。就像現在流行的錦鯉一樣,變成了幸運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