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磚雕簡介:
徽州磚雕是徽州地區傳統建筑雕刻藝術及青磚雕刻工藝品。徽州四雕(磚,木,石,竹)之一。磚雕是徽州盛產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過精致的雕鏤而形成的建筑裝飾,廣泛用于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柱礎、屋瓴等處,使建筑物顯得典雅、莊重。它是明清以來興起的徽派傳統民居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磚雕(tilecarving)是指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于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構件和墻面。通常也指用青磚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縣)的磚雕,歷史悠久,雕刻精致,獨具一格,名聞中外。、古代磚雕多以浮雕為主,少數也有線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頂,雪白的粉墻,水磨青磚的門罩、門樓和飛檐等,門檻和屋腳(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們也用水磨青磚平鋪,而后用圓頭鉚釘固定在木質門板的表面。象這樣的整體建筑,磚雕裝嵌其中,十分和諧協調。徽州磚雕的圖案,有花鳥、人物、戲出、生活場景和吉祥紋飾等。工藝精細,雕刻工整,運線流暢,主題突出,層次分明。
徽州磚雕是古代徽州建筑裝飾藝術的重要部分,遍及城鄉。至今還保存在明、清時的古建筑祠堂、大廳、寺廟、書院和民居中。磚雕廣泛地應用門樓、門罩、八字墻、鏤窗、民檐、屋頂、屋翎及旌表牌坊、神位龕座等,使建筑物典雅、莊重、富有立體效果。“門罩迷藻悅,照壁變雕墻。”是徽州磚雕應用的真實寫照。
徽州磚雕歷史起源:
徽州磚雕最早由明代徽州窯匠鮑四首創。相傳鮑四跟父輩學會了燒窯活計,磚瓦生意雖好,但燒磚要花去不少時間和人力,賺不了幾個錢。他看那些徽商會做生意的往往都富了回來,大把大把的錢鈿往外掏,眼饞得很,便買了磚窯到淮安去做生意。鮑四幾年生意一做,賺了無數的錢財,竟成了徽州首富。
他非常得意,就處處表現自己有錢,在淮安修了鮑四廟,塑了自己的全身像,又揭榜要造一條鮑四街,說自己錢財無數。這時一個手抱長頸瓶,瓶插楊柳枝的中年婦女,來到鮑四面前一個嵇首說:“鮑老板,你別吹牛,世上只有技藝無盡頭,哪有什么錢財無限。”
鮑四聽了漲紅了臉,說:“你會什么技藝!”中年婦女說:“我會做蓮花”鮑四不信,憑借自已錢多,提出要打賭,自己一步放一個元寶,對方得跟著放一朵蓮花,一決輸贏。那婦人滿口答應,向前走一步,用手往地上一指,地上便現出一朵蓮花,鮑四便跟在后面放上一只元寶。這樣一步一放,半里路下來,那婦人的蓮花還有,但鮑四的元寶沒有。鮑四只好認輸,淮安人使用地上的元寶在那放蓮花的路面上蓋了街房,起名叫“蓮花街”。鮑四一下身無分文,只得砸了廟中的自身像,湊了點盤纏,回到徽卅,只得又重操舊業——燒窯。有人告訴他那以蓮花賭元寶的婦女是觀世音,鮑四領悟,“錢財有限,技藝無窮”是神仙教誨,從此一心歸門燒磚,由于對蓮花印象太深,便燒起蓮花磚,漸漸又在磚上刻了花木、蟲魚、人物、樓閣。三年后,鮑四技藝逐漸嫻熟,收了幾個門人一心研究磚雕。其時,一些徽商發財致富后,紛紛回故鄉大興土木,修詞堂,建宅第,往往不惜重金。秀麗精美、清新淡雅的磚雕被廣泛應用。從此徽州磚雕發展起來,名揚全國。
徽州磚雕分類:
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明代磚雕的風格過趨粗擴、推拙而樸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復,注重情節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在見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磚坯上雕出情節復雜,多層樓空的畫面,從近景到遠景,前后透視,層次分明,最多約有9個層面,令人產生精妙無比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