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中國古建筑久經考驗,歷久彌新,有水墨風情,有飛閣流丹,有碧瓦朱檐……這一切都美得驚心動魄、淡泊素雅。中國古建筑的屋頂之美,不僅因為它大氣磅礴的飛檐,更是由于它對于斗拱的運用和東方文化特色的完美裝飾。今天就讓古建中國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古建筑屋頂的類別!
屋頂最上方為一條橫向的屋脊,稱為正脊。較大的殿宇的正脊兩端有鴟吻(鴟尾、龍吻)。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著一系列脊飾,最外面是若干個小動物稱為蹲獸,最后面龍頭狀的,稱為垂獸。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可分為廡殿式頂、歇山式頂、懸山式頂、硬山式頂、攢尖式頂和錄頂等形式。
廡殿頂
廡殿頂又稱四阿頂,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頂。前后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于正脊的一端。廡殿頂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廟大成殿。重檐廡殿頂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歇山頂
歇山頂又稱九脊頂,除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后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歇山頂主要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廡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級上僅次于重檐廡殿頂。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頂(單檐)。
懸山頂
懸山頂五脊二坡,兩側的山墻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檁端伸出墻外(屋頂左右屋檐出山墻),又稱挑山。
硬山頂
硬山頂五脊二坡,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于,兩側山墻從下到上把檁頭全部封住(屋頂左右屋檐不出山墻)。硬山頂出現最晚,是隨著明清時期房屋墻壁廣泛使用磚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或硬山式屋頂。
攢尖頂
攢尖頂用于正多邊形或圓形建筑,頂部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相同的垂脊,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無垂脊。故宮中和殿、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
錄頂
錄頂屋頂(四邊或正多邊形)上部做成平頂,下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面坡多向)。垂脊上端有橫脊,橫脊排水的數目與角數相同。各條橫脊首尾相連,故亦稱圈脊。
卷棚頂
卷棚頂屋面雙坡,屋頂最上方沒有突出的正脊。從梁架結構看,梁架最上方沒有正中的脊檁,而是在上方兩側并列兩個脊檁,上加弧形羅鍋椽,使兩坡相接處呈圓弧形。硬山式、懸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頂。此種建筑,園林中居多;宮殿建筑群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古建筑的美,是與它完美的屋頂設計分不開的。屋頂是東方傳統建筑中最富有藝術魅力的組成部分,被譽為建筑的冠冕。古建筑的屋頂有流暢的曲線和飛檐,北宋詩人王安石的“飛檐出風雨,灑翰落虹蜺”,就生動的形容了古建筑的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