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構件“滴水”所具有的魅力,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看看現代建筑除了平面和直線,就是一個個方夾子吧。不可否定的是“滴水”的作用對于現代建筑來說已失去了它所存在的功能,但它的藝術價值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現代建筑的演變十分迅速,從高樓多層建筑到多層甚至超高層,由平頂改為坡頂,并不是唯一從使用的功能屬性做出的決定吧。這樣的改來改去說明什么問題呢!
屋檐:中國古代木構建筑的屋頂都有挑出的屋檐,目的是保護檐口下的木構架及夯土墻少受雨淋。
瓦件:大屋頂上的瓦件分成三類:屋面瓦件、屋脊瓦件和吻獸。屋面瓦件包括板瓦、筒瓦、勾頭瓦、滴水瓦、帽釘。屋脊瓦件包括正、垂、戧脊上的瓦件和裝飾。吻獸包括正吻、垂獸、戧獸、仙人走獸、套獸。
高深的道理限于水平說不出多少,但我們可以從現象入手,從現實的實例中去尋求答案,找到深入研究建筑學走上發展創新之路的脈搏。
現代建筑學是對傳統的繼承,所以需要思索的是對中國傳統建筑學應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說的具體點,比如現在的高樓一般都不會再建平頂了,就是相當多的平頂多層住宅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著平改坡。
這個平改坡對于我們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筑的精華有何關系呢,看看當今保留的古代民居的屋頂,會對你思索屋頂的變遷產生無限的遐想。再看看那給人帶來閑情逸致的“滴水”,難道當今的多層住宅就不能用小瓦,不能加上滴水嗎!
再看看古建筑上應用的各種瓦當,當今只是在一些古建筑的修修補補上發揮作用,在一些仿古的園林建筑上還有應用價值,它已經退出了大眾建筑的視野。在這些建筑上采用的“滴水”其作用已是今非昔比,因為今天的建筑早已不是木構土階,而是磚墻或混凝土砂漿抹面,絕不怕風吹雨淋的,因此當今“滴水”在建筑物的構建里只能算作一種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了。
雖然應用上不是普遍的民宅,但各種瓦當的制造工藝和藝術的創新來說,并沒有退步!在制造工藝設備上已經用上了現代化技術,這還應是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