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建筑磚雕門樓在中國五大地區的磚雕中是影響較大的之一。其不但雕飾內容豐富而且造型也較多,蘇州磚雕門樓出現于明代后期,衰落與民國后期,其雕刻手法特點可用“細、動、巧、空”四個字來概括。那么至今為止保存較好的磚雕門樓有哪些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質厚文明(中和堂)
蘇州古城區內,東花橋巷中和堂的“質厚文明”門樓應是保存得最為完整、年代最早的磚雕門樓之一。門樓題款的年份是:康熙乙未年(康熙54年—公元1715年),中間“質厚文明”為篆體,題寫者為蔡行元。
毋需多說,這座門樓足可成為康熙年間的典型門樓。它的上枋雕的是“狀元游街”,由一隊隊隨從舉牌咬喝、鳴鑼開道,有手執金瓜錘前邊引導、手擎華蓋緊緊跟隨的。而高中的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衣著華麗高高的騎在白馬上慶賀金榜題名時的威風、榮華富貴到來時的得意。這一隊二十個人物姿態各異、形象生動,門樓的兜肚分別是“福祿如意”和“平升三級”。
門樓下枋雕刻的是鯉魚跳龍門,這是一切讀書人的愿望,誰不希望十年寒窗書包翻身呢?中了秀才就是“相公”了,中了舉人人們就要改口稱“老爺”了,并且仕途有望;如果一旦中了進士,就高官有望了。
2、令德貽芳(曹胡徐巷)
蘇州古城區內另一座康熙年代的磚雕門樓是在曹胡徐巷的“令德貽芳”門樓,這是又一座保存完好的古門樓。
這座門樓字牌的含意是非常明確的,主要是教育子孫后代:只有自己的道德修養按照圣賢的標淮完備了,而且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處處以高尚的道德標淮來待人處事,才能使自己(包括后代)都能安享富貴,并傳至后輩。
該門樓左右兜肚分別是“魚化龍”和“鳳來儀”,不用多說,希望子孫們能勤奮好學,盼得書包翻身得以高中并官居一品。如其家已經有人官居高位了,則希望后世子孫也要像其先輩一般繼續榮宗耀祖。
3、克勤克儉(雙塔影園)
官太尉橋15-17號袁學瀾故居“雙塔影園”,袁學瀾(1803-約1894)清詩人,有“詩史”、“詩虎”之稱,咸豐二年購得盧氏舊屋后建,有乾隆辛亥年(乾隆56年-1791)的磚雕門樓兩座“克勤克儉”和“云開春曉”,這兩座門樓雕刻精細動人且保存完整——實為不易。
毋需引經據典,俗話說,家庭興旺、男勤女儉,這是最最起碼的要求。當然,作為已經富有的家庭也仍然需要子孫后輩們必須做到的規范。
4、云開春曉(雙塔影園)
同“克勤克儉”門樓一樣,兩根長長的垂蓮柱充分體現了清朝乾隆時期磚雕門樓的特色。這座門樓較之前者,裝飾的內容更為豐富,它的拱墊板處分別雕有不同的花卉圖案;兩個兜肚處,左邊為“馬上封侯”,右邊為“指日高升”;上枋雕刻著“鹿十景”;下枋細鏤著“鯉魚跳龍門”。
先來看一下它的上枋“鹿十景”:“鹿”,“祿”也。民間以為長壽仙獸的形象出現,而“祿”則是象征著福氣(高官)高俸祿的意思。圖中十頭仙鹿以各種神態舒適地在松、竹、梅等多種植物中覓食、休憩,好不自在。
5、藻耀高翔(網師園)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網師園不僅以它的精巧結構、美麗風景吸引著國內外參觀者,園林所見兩座磚雕門樓也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
這兩座門樓,一座是“藻耀高翔”,另一座叫“竹松承茂”。關于它們的建造年代頗有不同看法。從其園林的歷史來看,先是宋朝的史正志開創其園;后歷經興廢,至乾隆末期宋宗元購得后,曾大加修葺;嘉慶年間瞿遠邨曾是該園主人;同治年間李鴻裔作為網師園主更是大興土木修飾一新;……
藻耀高翔:藻者,水草也。要求子孫們從普普通通水中的水草、高高的翱翔于藍天白云,不經過勤奮苦讀,實在是難以達到的,然而,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努力之下,總有出類拔萃者在!
這座磚雕門樓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精美、漂亮。上部,它的拱墊板處均施以透雕。上枋整體雕飾著牡丹花卉。中間字牌框上、下均飾以透雕掛落;字牌框則以卍字結合蝙蝠圖案,如玉雕飾件等花朵連接組成長方形框,“藻耀高翔”為行書。
6、竹松承茂(網師園)
網師園內擷秀樓前另有一座磚雕門樓——“竹松承茂”。與前一座門樓相比,它顯得非常素雅,從其所雕刻的圖案內容來看,會使人感到似有一番“禪”意的味道。
為什麼?我們可以從門樓的朝向來觀察一下,它的朝向是內堂,不需要精雕細刻人物故事之類的內容。
這座門樓既沒有飛簷翹角,也不設斗拱出挑,只是在拱墊板處浮雕圖案裝飾,上枋處所雕內容也頗簡潔;中間字牌框以回文雕飾。
竹松承茂這四個字的含意是明確的:希望子孫們能像青翠的竹子,挺拔的松樹一樣茁壯成長,虛心、有節、堅強而不懼霜雪,一代勝過一代成長。
以上就是蘇州磚雕門樓保存較為完整的幾例。門樓的含意是與佛教教義相通的,其中也包蘊著:篤信佛教經典,首先自己大徹大悟、多做善事,自能去除各種煩惱、長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