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樓是一家一戶的總甬道,又是主人的“門面”,直接反映主人的社會地位、職業和經濟水平。傳統民居的門樓雕刻精美,多有講究,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門樓的作用漸漸被遺忘,門樓的美麗也鮮有人會欣賞,但隨著復古風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開始建起了門樓。那么門樓又有何講究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門樓的高低大小、磚瓦材質、彩繪文字和左鄰右舍關系都有規定,應與門樓主人的社會地位、職業和經濟水平相符。
比如大官吏多數居住在胡同的北半部,門樓在主房的東南,采用廣亮門或金柱門。一般官吏和商賈居住在胡同的南半部,門樓在主房的西北,多用如意門。門樓雖小卻十分華麗、秀美。門小、院大、房屋多,屬于那種顯貴不露富的。無論門樓在胡同中的北部或南部,都建在吉祥的位置,因為門樓位置的選擇影響納福避邪,所以是每家每戶特別關心的大事。
廣亮大門樓:顧名思義,應該是比較寬敞、豁亮的意思,這是相對旁邊的小門樓等較矮的院門而言的。只有官高爵顯的人物,或民國以后的軍閥商賈們才有可能建造。廣亮大門門外有上馬石、拴馬樁或拴馬石等。
金柱大門樓:就是將門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門。在規模上,金柱大門顯然比廣亮大門要小,門也窄,有的只有半開間。其他方面如大門的構造、屋頂、雕飾等,均與廣亮大門相同。其門洞僅約一步進深,大門道的檐柱上有些裝飾,整體上顯得比廣亮大門輕巧。
蠻子門樓:最大特點是比金柱大門更往外推了一些,幾乎就在前檐柱的位置上。其他方面與金柱大門、廣亮大門差不多。蠻子門的出現,是因為房主的官品不高,至少不能建廣亮大門,索性院門外前推到屋檐下頭。
如意門樓:多為一般普通百姓所采用,不受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如意門與其他屋宇式大門的最大區別在于,前檐柱間砌墻,在墻正中位置留出門洞,安裝門扇。門洞左右上角各挑出一組“如意”形狀的磚雕,俗稱“象鼻梟”。門楣上方安裝門簪兩個,多刻有“如意”二字,除了這種鋟字類型的門簪,還有素面和雕花類型。
隨墻門樓:也叫墻垣門樓,其特點是無門洞,順墻開,只占半間或大半間寬度,院門較窄。這種門樓看上去與房屋無異,用瓦片砌成的串串銅錢式樣,更顯得新穎別致。
小門樓:是隨墻門中最常見的一種,在風格上仍追求屋宇的效果。它有兩堵極短的山墻,有屋頂,上做正脊,兩頭翹起,檐上裝飾著花草磚。
柵欄門樓也是隨墻門的一種,俗稱菱角門,一般用于大宅門的馬號。兩根木柱支著橫木,上邊用一種菱角形的木構件向外出挑,承托著屋頂,門扇是直欞柵欄門。
垂花門樓:因門的前檐左右兩根柱子不落地而垂在半空,柱下端雕成花形作裝飾而得名。垂花門一般用于四合院內部,是四合院內的外院與內宅之間的分界門。缺少了防御功能,更顯精致。
垂花門樓的檐下一般要有額枋,額枋上的木雕花飾線條流暢、工藝精美。門樓一般開四扇木屏門,屏門之上的門頭板,都有精美雕刻。門前檐左右兩棵垂柱,是垂花門最為明顯的特征,也是最能體現工藝水平的地方,垂柱一般都雕成花瓣狀,尤以蓮花居多,又稱“垂蓮柱”,垂柱底部為蓮瓣狀垂珠。
還有的垂花門樓采用磚砌拱券結構,門樓為硬山屋頂,形體高大渾厚。用磚體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木構建筑的大連檐、檐椽、小連檐、飛椽、斗拱、額枋、雀替以及垂花柱、垂珠等木構件。除了層層疊疊斗拱、層層出挑的椽頭,還在雀替、墀頭、額枋以及山墻的博風等部位運用卷草紋等淺浮雕磚雕手法進行精雕細琢,半圓形門楣采用鋸齒形疊澀裝飾,整個門樓裝飾極為豐富精美。
以上就是中國古建筑中門樓的樣式區別,不同的門樓代表著不同的人居住。從此門樓便作為一戶人家貧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