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網友稱為“災年”,因為在這一年,科學界、文學界、演藝界等,有太多名人相繼離開這個世界。
他們活躍于風起云涌的20世紀,是幾代人的記憶,影響了無數人,是一代人的青春一去不復返的標志,讓許多人感慨:一個時代真的要過去了!
科學巨擎 霍金
霍金有著傳奇的一生,21歲被檢查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無法走路,無法說話,ALS剝奪了他的全部,唯一留給他的是清醒而健全的大腦。
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最終用自己的才智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科學領域上,他是有史以來最為杰出的科學家之一,奇點定理、黑洞、霍金輻射、《時間簡史》、《大設計》、《果殼之宇宙》,這些讓世人震驚的理論與著作都是霍金患病后的成果。
生于伽利略忌日,卒于愛因斯坦生日。那個解釋時間的人,終被時間帶走。
名嘴作家 李敖
李敖作為著名的名嘴,他是一位作家、學者、評論家于一身,在他身上的光環可以說是相當耀眼。
李敖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著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杰出的批評家」。
沒有李敖的日子,我們很難在看到舌戰群英的熱鬧景象,也看不到大師級的互懟了。
一代評書 單田芳
單田芳,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很多人都很喜歡單老先生的評書,機智幽默,堪稱經典。《水滸傳》《隋唐英雄傳》《亂世梟雄》,已經成為絕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單老的沙啞嗓音十分獨特,他那機智幽默的風格也賦予了評書藝術新的活力。曾有一句俗話,「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老的評書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欲知后事如何,再無下回分解。
武俠大師 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短14個字,卻是幾代人的青春和回憶。這些都是文學界的瑰寶,這一部部經典的作品影響了多少人,感謝金庸老先生筆下的江湖,讓我們兒時能有一個瀟灑走江湖的仁義俠士。
在眾多的武俠派系中,金庸老先生可以說是鼻祖,他給江湖帶去了多少武功秘籍,多少愛恨情仇,多少門派紛爭。他是文學界的泰斗,他的去世,意味著一代華語文壇的傳奇就此謝幕。
他的作品曾被譽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足以證明其作品流行的程度十分廣泛,以及深遠影響。
文壇情俠 蕭逸
中國臺灣新派作家武俠小說家蕭逸,與金庸有“南金北蕭”之說。
從1960年開始,蕭逸就開始投入了武俠小說的創作,從此32年筆耕不輟,專注于武俠小說的編撰,并成為了港臺武俠小說界唯一一個未從事過第二個職業的專職武俠作者。
蕭逸將武俠小說的創作帶向了“奇幻仙俠”之路,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蕭逸就開始創作具有仙俠風格的武俠小說,為武俠小說開辟了新天地。
國學大師 饒宗頤
饒宗頤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是集學術、藝術于一身的大學者,又是杰出的翻譯家。
他是蜚聲國際的國學大師、漢學家,在中國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學術界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作為“潮學”的倡導者和奠基人,饒老幾十年來矢志不渝地進行“潮學”的研究和探索,使潮汕文化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曾經的時代”是否會遠去?
除了以上幾位,還有著名主持人李詠、電影巨匠鄒文懷、“小提琴國手”盛中國等,相聲界損失最大,常寶華、常貴田、師勝杰、丁廣泉、魏文華、劉文步等多位老藝術家相繼去世,他們的離開,給相聲界帶來沉重的打擊。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非常出色,讓人惋惜,讓我們以最誠摯的心,感恩這些為文化傳承做貢獻的他們!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老藝術家們慢慢離我們而去,他們所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是否也會消逝?
有網友說:90后的我們,開始學會送別,追過的球星退役了,看過的漫畫完結了,喜歡的歌手隱退了,讀過的作者去世了,崇拜的偶像消失了,童年的坐標沒有,90后已經開始失去了。
相對于偶像“物理形態的消亡”,其實我們更害怕的是“精神的凋零”。90后感受到的是傷逝,70、80后感到更多是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老一輩知識分子走了,文化傳承責任都在新一代身上,能否挑起新時代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