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大理,總會看到白族民居的照壁上題著四個大氣磅礴的大字,而所提之詞并非是主家圖好看而隨意為之的。白族人家的照壁上都有一個秘密......散布在蒼山洱海之間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墻,綠樹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諧,宛如一幅優美的水墨山水畫。
白族人民的建筑可謂巧奪天工,精美絕倫,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照壁”,照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很濃厚的文化底蘊。
照壁,是中國傳統建筑特有的部分,歷史久遠,久傳不衰,早在西周時期的建筑遺跡中就有照壁的形象,至明朝時特別流行。古人稱照壁為“蕭墻”,因而有“禍起蕭墻”之說;照壁又稱“影壁”“影壁”二字由“隱避”二字變化而來,在門內為“隱”,在門外為“避”。
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在古代,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來訪,修上一堵墻,以斷鬼的來路。同時,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沖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避免氣沖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一堵墻,可起到阻擋外魔,驅逐內邪的作用,因此形成照壁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式,通過照壁反映出的是古時人們祈吉避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同時,從建筑學上來說,照壁起到一種阻隔空間,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層次感,增加住宅氣勢。
白族是我國最注重民居建筑的少數民族之一,源于中原的照壁,走入白族民居體系,在繼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點外,又根據白族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及獨有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重新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照壁,并成為白族居民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清白世家”、“琴鶴家聲”、“百忍家聲”、“青蓮遺風”、“蒼洱毓秀”、“紫氣東來”等,都是白族民居照壁上常見到的題字。這所提四字,都代表一個姓氏,一個故事,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家風。
“清白傳家”——楊姓
楊姓照壁上題寫的“清白傳家”,源于東漢楊震清白為官的故事。因此“清白傳家”成了后世楊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光輝典范,也借此表達他們潔身自好的傳統美德。白族楊姓人家照壁也題“清河世家”、“四知家風”、“清白人家”、“關西世第”等等,基本上是同一個意境。
“青蓮遺風”——李姓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所以白族的李姓,便把“青蓮遺風”題寫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勵子孫后代像李白一樣,飽讀詩書,入室升堂。
“琴鶴家聲”——趙姓
趙姓照壁上“琴鶴家聲”的典故說的是北宋趙抃為官清廉的傳說故事。后世裔孫為頌揚趙氏先祖趙抃為官儉約、輕車簡從的高風亮節而以“琴鶴”標額其堂,因此,“琴鶴家風”、“琴鶴之聲”也就題在了趙姓人家的照壁上。
“百忍家聲”——張姓
“百忍家風”是張姓人家教育后人的家風,源于唐代養生家張公藝的傳說故事。張姓將“忍”字作為家風代代相傳,《張氏家譜》也成為“百忍家譜”,有些地方張姓祠堂稱為“百忍堂”。白族張姓也通過在照壁上題寫“百忍家風”通過此弘揚“忍為高,和為貴”的傳統人和精神,借以期盼“家和萬事興”的美好愿望。
“南詔宰輔”——董姓
董姓照壁上題書“南詔宰輔”,說的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經為南詔國清平官的事。董氏門宗南詔時期有官臣至宰相,因此以“南詔宰輔”光耀門第,以示后人。
“水部家聲”為何姓,
“工部家聲”為杜姓,
“明道家風”為程姓,
“渭釣家風”為姜姓,
“眉山挺秀”為蘇姓,
“絳帳家聲”為馬姓,
“濂溪世第”為周姓,
“瑞雪三槐”為王姓,
……
還有描寫大理山水的“蒼洱毓秀”、“風花雪月”等;也有的人家根據照壁方位題寫吉祥的字句,如院落南邊的照壁題書“彩云南現”等,也有題寫一個大“福”字的。
照壁前面院落中,一般還有花臺陪襯,花臺多用大理石砌成,內栽松、竹、梅、蘭等花木,花臺上一般還要放置各種盆景。
正如當代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所言:“中國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蓖高^白族照壁我們能感受到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