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又稱照墻或影壁,比如北京北海照壁雕刻的是九條龍,也叫作九龍壁,在寺院照壁中有的修建九龍壁、五龍壁、海會圖浮雕照壁,還有的雕刻蓮花浮雕照壁等寺院雕刻的照壁。今天,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經(jīng)典的六個九龍壁案例!
一、經(jīng)典的九龍壁
傳說的淵源是: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陜西寒城市東北,黃河至此驚濤駭浪,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這就是所說的龍門。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黃河大鯉魚逆流而上至龍門,跳過龍門的就變成了龍,過不了龍門的仍是魚。事實上,鯉魚跳龍門暗喻人們應(yīng)逆流向前,奮發(fā)向上;也比喻古代那些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dá)之仕之榮耀,龍門成了科舉試場正門的代名詞,所以有“欲到龍門看風(fēng)雨,一登龍門譽(yù)十倍”的感嘆。由此可見,莘莘學(xué)子想一舉成名是何等的艱辛!這做九龍壁浮雕表達(dá)了人們希望科舉入仕光耀門第的吉祥祝愿。
二、海會圖觀世音菩薩照壁浮雕
這座照壁位于景區(qū)中軸線山門之最外端,為一堵獨立墻壁,全部用石材制作,是獨特的中國式建筑,常見于叢林布局,有屏障的實用功能,也能起裝飾作用。照壁與半月池互相輝映,宛如一面照鏡,教人用智光來觀照,背塵合覺而返照自心,悟得真如,這就是禪師所說“回光返照”。新建的石砌照壁,以青、花崗巖兩色對照的青斗石與碧石搭配,壁頂筑有閩南式曲線流暢的燕尾脊,壁心及檐口的雕飾十分精致,外壁上雕刻了前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的墨寶“南無觀世音菩薩”七個楷書貼金大字。
三、北京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這都是比較出名的九龍壁,他們材質(zhì)都是琉璃燒制而成的。
四、日月潭的九龍壁照壁,即劃分了空間,又標(biāo)明了主題,旁邊一棵高大的銀杏亭亭如蓋,掩映下的照壁更顯幾分禪意。
五、西安清真寺照壁,西安清真寺主體部分為明洪武年間所建,設(shè)置照壁很多,雕刻題材也很廣泛,型制非常獨特,磚刻中結(jié)合石構(gòu),圖案中結(jié)合伊斯蘭文字,造型優(yōu)美獨特從門口看照壁成了一個畫框中的畫,照壁圖案精雕細(xì)刻。起到了美化墻面和增加審美情趣的作用。
六、普陀山法雨寺九龍壁
這里的九龍壁和故宮的九龍壁不一樣,全部使用大小不一的青石組合而成,青石雕刻全部是手工雕刻,手工組合,封口處理都是現(xiàn)場打磨,力求完美,距離三四米就看不出來連接的封口,猶如一整塊大石頭雕刻而成,這里面凝聚了九龍壁雕刻工匠的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