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二季第四期節目中,李光潔變身西漢時期遠離中原的古滇國威武勇士,熱血守護古滇國。對于古滇國,歷史上對它的記載很少。但滇人遺留于世的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被人稱為古滇人無聲的史書。
在前世傳奇中,西漢時期滇國的牛因為感染風寒和低溫癥導致大批死亡。當時人畜得病都由祭司來管,但李光潔作為經常游走各國,為滇國進行商品貿易的外交人員,并不相信這一生病靠神拯救的思想,于是他化身勇敢熱血的滇國武士,帶著中原牲畜大夫偷偷回國,為牛癥治。
滇國的牛不準異族人靠近,這件事被祭司發現后準備將兩人祭神。李光潔與國王商議延緩2天時間,如果牛還是不能健康便自愿祭神。但牛群病情嚴重,在約定期限后3天才好,李光潔因為沒有兌現諾言而被祭神。為了感謝武士,中原大夫提議希望滇國在貯貝器上為他塑金身安魂魄,讓牛群永世環繞。
“青銅鑄造的無聲史書”
青銅貯貝器,古滇國貴族用它來儲存貨幣海貝,它也是彰顯權貴地位、祭祀祖先、歌功頌德的重要器物。在諸多貯貝器中,這件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尤為珍貴。這件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是古滇國(西漢)時期的典型器物,出土于晉寧石寨山10號墓。
它高50厘米,蓋徑25.3厘米,器身兩側有虎形雙耳,器蓋上鑄有四牛。在整個器物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名鎏金騎士,好像一位“金甲神人”,威武不可侵犯。騎士跨坐于馬上,馬昂首翹尾,全身鎏金,顯得格外耀眼醒目。
四頭環繞而行的牛也許代表了墓主人生前擁有大量的財富,位于中央居高而下的騎士則可能代表著墓主人的極高權力與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很有可能是一位古滇國皇族成員。
該器采用鑄塑、焊接、鎏金等工藝,大大豐富了器體的造型,提高了青銅器的視覺效果。從裝飾來講,每一個紋飾,每一道刻線,每一條嵌絲,每一組浮雕,都是古滇的工匠藝術家們的審美觀和技藝的表現,從這方面最突出的杰作就是冷艷華麗的古滇青銅貯貝器。
云南青銅器以寫實風格著稱,表現當時滇人的生活場景。云南古代民族崇拜牛,貯貝器的器蓋中也有很多與牛有關,而所謂的祭祀活動,也是表現古滇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器蓋上表現的內容擺闊祭祀、農事、紡織、戰爭等等方面,所以貯貝器也記錄了古滇國重要的生活,也有人稱他是古滇人無聲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