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各大木雕流派也是精彩紛呈,中國木雕品種繁多,流派紛呈。因分布之廣,各地民俗、文化、取材、工藝的不同,形成了以浙江東陽木雕、福建龍眼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為主的四大流派,稱為“中國四大木雕”。
1.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Dongyangwoodcarving)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因產于浙江東陽而得名,“東陽木雕”與“青田石雕”“黃楊木雕”并稱“浙江三雕”。被譽為中國木雕之鄉的浙江東陽,有千余年的木雕歷史,北京故宮及蘇、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
東陽木雕,是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其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保留平面的裝飾,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又因色澤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格調高雅,又稱“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澤,不同于彩繪),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2006年5月20日,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雕梁畫棟,雕飾門楣、屋椽、窗格、欄桿、飛罩掛絡……東陽木雕所至之處,無不顯示出古樸典雅、富麗華貴之格調??梢哉f木雕藝術在古建筑中所獨具的裝飾作用通過東陽木雕得到了極好的體現!
2.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goldandlacquerwoodcarving)又稱潮州金漆木雕,簡稱潮州木雕,是廣東潮州地方傳統雕刻藝術之一。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在廟宇建筑中,隨處可見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藝,往往帶有故事性,蘊含發人省思的意義;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頭雕刻,甚至貼上金箔以顯示尊貴以樟木為主要原料進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貼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潮州金漆木雕以樟木為料,雕刻人物景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作品多層鏤空,富立體感,玲瓏剔透,外表貼金,典雅富麗。
在廟宇、祠堂、豪宅、華廳等建筑中,隨處可見栩栩如生的金漆木雕工藝,且往往帶有極強的故事性,蘊含發人省思的意義。
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頭雕刻,以樟木為主要原料進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貼金,以示尊貴,且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3.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是浙江地區的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取材。
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鐵拐”像保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時期,黃楊木雕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手工藝術風格,并且以其貼近社會的生動造型和刻畫人物形神兼備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其內容題材大多表現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八仙、壽星、關公、彌勒佛、觀音等。
樂清黃楊木雕刻充分展現了民間工匠的智慧,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風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圓潤,簡練流暢;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圓轉等等。黃楊木雕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及工藝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難以比擬的,亦無法以現代技術加以替代。
時至今日,樂清黃楊木雕的材料來源出現危機,同時專業人員流失嚴重,新人難以為繼,且個體作坊分散,難以產生影響。這些狀況都影響著黃楊木雕技藝的發展,迫切需要有關方面制訂方案對這一特色技藝加以搶救、保護。
2.龍眼木雕
龍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也是中國木雕藝術中獨具風格的民族傳統工藝品,福建優秀民間雕刻藝術。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產的龍眼木而得名。龍眼木(即桂元樹)材質堅實、木紋細密,色澤柔和,老的龍眼樹干,特別是根部,虬根疤節、姿態萬狀,是木雕的好材料。龍眼木雕在清代已有發展,主要產地由福州發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
龍眼木雕的表現題材多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壽星、漁翁、彌勒、達摩、仙女等人物見長。草蟲、花卉、果盤和牛、馬、熊、獅、虎及金魚、仙鶴等也是龍眼木雕常用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