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秦磚漢瓦”,瓦片的歷史已經有千年。因為有歷史的凝結,瓦片是一種有厚重感的物體。它低調,雅致、古樸。不僅是建筑、擋雨的材料,而且流動的線條和不同的造型讓它獨具裝飾藝術的美感。
將瓦片放在屋頂之上,排列整奇有序,又有著蜿蜒流動的線條,使建筑看起來不再死板。鋪設在地面之上,也可以組成各式各樣的花式和形狀,讓景觀多了一份古典美。
瓦片的低調內斂的特質使它可以搭配不同的材質和顏色做裝飾,它的流動和彎曲又喚醒了沉靜,帶來活力,這就是用瓦片裝飾的奇妙之處。
現(xiàn)代人用瓦片多見于裝飾,對瓦片的排列,讓它們分布的斑駁有致,組合產生不同的視覺美感。把瓦片按照單元的形狀排列起來,又可以放在墻上,做為窗飾,典型的如蘇州園林瓦窗,成都瓦窗,排列起來帶有古典美的裝飾感,獨特而雅致。
瓦片的裝飾藝術表現(xiàn),可古典可現(xiàn)代。我們常見的屋檐上的瓦片,也可以以不同造型出現(xiàn)。琉璃青瓦,飛檐翹角,十字脊頂,這些都組成了獨特的東方建筑美學。
在中國古典的六大建筑流派之中,徽派、京派、蘇派、晉派、閔派,沒有一種建筑不采用瓦片做裝飾,可見中國人對傳統(tǒng)瓦片的熱愛非常深厚。
在這些建筑中,瓦片的造型和排列各具形態(tài),形成了六大建筑流派不同的外觀特點。用美學的眼光看世界、做設計,善于發(fā)現(xiàn)素材,善于發(fā)現(xiàn)設計,素材之美,才能讓設計更有內涵,不落套俗。
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用于蓋房子。
在中國瓦片顏色以磚紅色和灰色為主,應用于建筑上,不僅隔熱防雨而且美觀整潔,耐用性高。在建筑師王澍的手中瓦片是最引人注目的元素,層層疊疊的瓦檐、波浪般的瓦頂和積淀時光的瓦爿墻。
在建筑師的手里瓦片除了出現(xiàn)在屋頂還可以利用在墻面甚至花園中,它與不同材質重新組合,斑駁錯落,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北京四合院里京兆尹餐廳將瓦、磚、木、麻等元素大膽翻新,重新定位,呈現(xiàn)出中西合璧、自然雅致的獨特氛圍。有著歲月沉淀的“瓦”本身就給人一種活的感覺,也許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材料的魅力所在。
而瓦形成了一套以顏色為區(qū)分的建筑等級體系,宮廷,親王建筑為黃色,也有例外(孔廟),寺廟建筑為綠色,民間就是灰色,其他還有藍色的(天壇),紅色的很少見,以武漢的歷史地位,應該以綠瓦建筑為主。
在西方人眼中,中國古建筑的屋頂是中國建筑的冠冕,而在外國的鄉(xiāng)村屋頂也很漂亮。瓦并不僅僅是一種建筑材料,而是代表一種境界,也代表著一些設計師或者建筑家的建筑觀。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qū)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那層層疊疊的瓦檐、波浪般的瓦頂和積淀時光的瓦爿墻。
這片瓦園,竹扎結構支撐,拆遷回收的6萬瓦片,并非完全相同的色澤與規(guī)格的材料,相同的是有著溫潤而樸拙、內斂而淡然的氣質。
日本著名建筑師偎研吾曾說:“我很偏愛瓦片材料,中國的瓦片跟日本的不同,日本的相對厚重顏色單一。而中國的瓦片讓人感受到土的脆弱。”
杭州,偎研吾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原來是一個茶山。這個建筑最大的亮點是不僅把瓦片鋪在屋頂上,還一片片吊在外墻上,像快要飛出去一樣。
由隈研吾設計的新津縣芷博物館位于四川道教圣地老君山下,它的展覽空間有著道教的精髓。外墻的瓦用當?shù)夭牧虾蛡鹘y(tǒng)工藝制成。
在設計師的手里瓦片除了出現(xiàn)在屋頂還可以利用在墻面甚至花園中,它與不同材質重新組合,斑駁錯落,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瓦作為一設計元素,廣泛用于室內外景墻、地鋪等,用現(xiàn)代的手法呈現(xiàn)的是——古樸、內斂和雅致。有著歲月沉淀的“瓦”本身就給人一種活的感覺,也許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材料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