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區位于橫斷山區的大山大河夾峙之中(即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木里藏族自治縣,西藏的昌都市,云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等地區)。藏區有典: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
康巴亦稱康區或康巴地區,這里人杰地靈,山川秀麗。那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嶺,奔涌騰躍的急流大川,澄澈湛藍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綠色草原;那剽悍粗獷的康巴漢子,婀娜多姿的藏族姑娘,以及那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無不令人耳目一新,心胸坦蕩,神往流連。康巴文化中的建筑風情,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碉房是康巴藏區最為常見的建筑形式,由于外形很像碉堡,故稱碉房。康巴藏族的碉房多為石砌碉房,歸因于藏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當地的石材作為建筑材料砌墻,從而室內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碉房外墻并非與地平面成九十度而是逐漸向上收縮,從建筑外形上看碉房墻厚并且窗子非常小,給人一種渾厚穩重的視覺感覺,但碉房室內的墻壁則保持垂直。
在高原強烈的陽光的照射下,白色的碉房與蔚藍色的天空形成色彩明朗且和諧的對比效果,遠遠望去格外亮麗。碉房外部的色彩裝飾古樸粗獷、純凈艷麗,一般有白、紅、黑三種顏色,三色依次代表吉祥、權利、掃除晦氣,在顏色的選取方面表現出藏族人民熱愛生活、坦誠、純樸的特點和對信仰的虔誠。
藏族人民尊重、珍愛勞動成果,用牦牛骨或羊頭骨裝飾門楣,同時還起到納吉避邪的作用。此外,藏族人民還會在屋頂四角或大門的門楣上安放白色,給房屋的墻壁刷白灰,過節時門窗和木制家具用白面點、白點或劃白線等等,這些色彩和圖案的運用均表現出了藏族人們遠古流傳下來的各種崇拜。
康巴藏民在室內裝飾上的處理更是別具一格、美輪美奐,透出極高的審美意識和深厚的地域內涵。他們對室內的裝飾十分講究,異彩紛呈,上至天花板下至與地板相接的墻角都布滿了彩繪雕飾,尤其是彩繪的橫梁和柱頭、大門等木結構空間的裝飾充分展示了藏民的裝飾才藝。
藏區沒有專門的雕刻師,每家每戶基本都有人雕刻,通常都是按照傳統圖紋做裝飾,但是因為雕刻很費時間,所以要請很多會雕刻的好朋友一起幫忙才能完成。
康巴藏族的民居一層通作養牲畜、家禽、堆放雜物或者做車庫之用。二樓是家人主要的居住空間和公共活動空間,這一層除了臥室、客廳、客房、廚房和廁所外,還布置了專門供奉神佛的經堂。
通常經堂寬敞華麗,也是主人家裝修花費精力最多、裝飾最華麗的地方,與其它空間相比經堂在居室中形成了很大的視覺對比和反差,從而營造出了神圣且令人敬畏的宗教氛圍。經堂的一面墻裝修成彩畫和彩雕精巧的巨大佛龕(佛龕是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閣子,多為木質)。
經堂內有為喇嘛精制的禪床,禪床上鋪墊了厚實、華美的毛毯。經堂在藏民心中是神圣不可玷污的地方,甚至連主人自己也不能坐臥。藏民每天都要打掃經堂,他們認為只有把經堂打掃得一塵不染才能展現他們對信仰的忠誠。設于二層室中的火塘是室內功能核心,是藏族世俗生活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家庭的象征,同時也是火神、祖先神棲息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