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二季最新一期中,吳磊守護的是“最年長文物”——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遠古時期人們還不知何為生,便要經歷死的殘酷事實。為死去的靈魂找個依靠,便是那時人們發明“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的意義所在。
節目中吳磊變身小王子金陽,守護重病失明妹妹,患病后恐不久于人世。連山巫師告訴哥哥將死去妹妹的頭發放置“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內,便可為妹妹的靈魂找到依靠。
八千年前的故事
8000年前,甘肅大地灣溫暖濕潤,河谷寬廣,土地肥沃,先民們用水、火、土創造出中國最早的彩陶文化。甘肅彩陶起源早、延續時間長,是中國唯一沒有中斷的彩陶文化。
甘肅彩陶的造型大氣獨特,色彩瑰麗,其中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飾華麗繁縟,更是達到了“彩陶藝術的巔峰”,代表著中國彩陶藝術的最高成就。
獨特的形制、別致的紋飾、生動的表情和細致的雕塑手法,充分體現出遠在五六千年前人類的智慧和靈巧,濃縮了大地灣先民的審美意識以及豐富的社會歷史內涵,是我國史前時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藝術作品。
五千多歲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距今已經有5500年的歷史。大地灣遺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唯一一件塑有人像的彩陶瓶。為細泥紅陶質地,圓鼓腹,平底。瓶高32.3厘米,口4厘米,底徑6.8厘米,細泥紅陶質地,繪有黑彩紋飾。
瓶口呈圓雕的人頭像,短發齊額,五官端正,挺鼻小嘴,面龐秀麗。眼和嘴都雕成孔洞,兩耳各有一小穿孔,可以垂系飾物。五官鏤空造成的深色陰影,成為頭像富有表現力的因素。陶瓶的腹部繪有三條大致相同的黑彩畫,主題花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兩個弧邊三角紋對接組成圓圈,內填充垂弧紋和弧紋;另一部分以斜直線、側弧及凹邊三角紋組成,圖案呈二方連續。
這件人頭瓶塑造了一位端莊、典雅、古樸、大方的美女形象,把人頭與葫蘆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情趣生動,體現出遠古先民對自身力量的初步認識和藝術再現的能力。從制作手法上看,這件彩陶瓶上的圓雕人頭像已運用了雕鏤、貼塑、刻畫等不同的雕塑手法。瓶身圖案的韻律節奏及對稱均衡的形式美,不僅顯示出當時的物質生產發展到一定水平,也濃縮了先民的審美意識及其豐富的社會內涵。
據官方提供的報告,此陶瓶上腹破裂并非出土后修復,而是出土前已經是修復過的,而且是粘接修復,也就是說在6000年就出現了粘接的修復方法。這應該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用粘接方法修復的陶器,也由此可見古人對該瓶的珍視。
一件件經歷歲月遷徙的器物,折射的是幾千年以來的生活變遷與精神向度。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當我們駐足眺望的時候,當我們行盡萬水千山的時候,當我們試圖接近的時候。也許,歷史的回音就會綻放在我們走過的地方。回望歷史,我們才能懂得,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