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不乏保存相對完整的古代民居,但是由于我們生活在黃河流域,華北地區,在我們印象中,四合院是離我們距離最近的一種傳統民居建筑形式,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從四面將庭院圍在中間,形成一個院落,而在其中北京四合院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因此人們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
中國建筑北京四合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的典范。
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四合院式建筑的雛形,在遼代時就已經初步形成其獨特的建筑規格,后經金、元、明、清歷代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建筑風格。
現在,四合院和胡同一起被認為是北京市井文化的象征,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文化內涵。可以說北京四合院是另一部中國文化史,記載著中國建筑文化的發展歷程。
四合院的建筑形制
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它是在北京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人文環境的雙重作用下發展成熟的,因此其院落布局和建筑單體都表現出了宜居性,也處處體現出北京傳統文化的內涵。
從平面格局上看,北京四合院具有“坎宅巽門”特征,也就是坐北朝南的院子,按照后天八卦的方位,正房位于正北方坎位,而大門開在東南角巽位。坎宅保證了住房朝南采光,巽門能防止從大門望見院內情況,保證了宅院私密性,而其庭院的空間接近正方形,則更利于北京天氣條件下的采光和家庭成員的活動。
作為禮儀之邦,為了更加強調禮制上的內外有別和主客有別,較為講究的四合院往往在里外院之間建造一道二門作為分割,二門一般做成飾滿木雕的垂花門形式,十分美觀,增強了四合院的藝術氣息。
四合院的單體建筑尺度是一種較為親切的建筑風格,其厚重的屋面和墻體營造出冬暖夏涼效果,也表現出了其對北京氣候的良好適應性。
北京四合院色調上表現出外觀上磚瓦的灰色調和內向空間油漆彩畫、裝飾裝修的多彩紛呈。
一方面,這種灰色調的外觀和相對較為低矮的建筑尺度從一個側面烘托出了整個城內重要建筑如宮殿、壇廟、皇家園林和寺觀等的恢宏氣勢和特殊地位。而另一方面,內部空間的多彩,帶給居住院內的人們比較歡快的氛圍。
同時,四合院如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將“天人合一”的理念傾注到了它的一草一木,北京四合院對庭院內外綠化問題的重視程度是我們目前所遠不及的。
當我們深入挖掘四合院的庭院內外綠化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四合院的綠化植物選擇不僅注意到了對本地自然氣候的適應性,尤其注意到了植物對建筑的影響。那就是,作為院外的行道樹會種植高大落葉喬木,不妨礙交通。而庭院內則都是落葉小灌木或者喬木以及花卉,它們的根系都很小,不傷害建筑物。更為重要的是,如同所有中國傳統建筑一樣,即使是花木,也會被賦予無盡的情感。
這些四合院的花木都是中國數千年發展史中被賦予了深刻文化內涵的品種,如常見品種槐樹象征了崇高的威望、良好的品德,海棠、石榴象征了家族興旺、日子紅火,丁香和牡丹象征了夫妻好合、富貴榮華,如此等等。
而或許人們會有些困惑,四合院豈不是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正如《論語》云:“和而不同”。四合院在“和”的基礎上也表現出了院落布局的不同組合形式、單體建筑形制的差異以及磚雕、木雕、石雕等眾多建筑裝飾細節上的變化。通過這些“不同”,我們甚至可以讀懂宅院主人的社會地位、思想情懷、文化修養和喜怒哀樂。可以說,當我們真正走近和走進北京四合院的時候,我們就不僅僅是在品讀一種建筑,更是在了解中華歷史,釋讀傳統哲學和文化。
那些歷盡滄桑而顯得滿目瘡痍的院落,與那些歷久彌新的宅院同等重要,它們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留住的都是我們深深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