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宋代以來,曾建有多座書院,理學大師朱熹等多次來衢講學。清代以來,僅歷史可考的書院有二十四處之多,曾吸引眾多名師大儒接踵來衢講學,遺憾的是目前只保留衢州書院一處。
衢州書院始創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當時衢城名士、雍正元年舉人吳士紀所建,初名修文,后經多次毀廢重修。現存書院位于衢州市區小西門,為清代建筑。書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850平方米,平面呈縱長方形,從南至北依次為大門、前廳、后廳和樓房。前后廳之間有天井,兩側有廂房和走廊,后廳與樓房之間亦有天井。
前后兩廳為教學空間,通面寬均為24米,通進深均約8米。前廳面闊十三間,采用七檁硬山前后廊的形式。后廳面闊九間,為硬山檁八前后廊的形式。梁架之間多懸柱,為古代室內減柱的做法,其目的是騰出空間,便于實際使用。后樓為跑馬樓的形式,為先生起居之所,也供遠道而來的學生寄宿。
衢州書院建筑位于市區繁華路段,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其建筑中垂花懸柱的減柱做法較為獨特,構建之上雕工精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02年市文物部門對書院建筑進行了全面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