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木雕是木雕工藝手法的一種,工藝品多以浮雕為主,木雕技藝精湛,木雕工藝品精美,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劍川木雕始于公元十世紀,歷史可溯至8世紀的唐朝。據史料記載,南詔政權從黔、川一帶或抓或招了一大群白族居多的工匠,用于建設宮殿和城樓。精湛的木雕技藝與木雕文化,從那時傳入白族,并融合了白族的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傳衍下來,也逐步形成了劍川木雕獨特的技藝。
直到清朝,劍川地區已經形成了規模壯觀的木雕從業人群。時至今日,雖然劍川縣的人口并不多,但是在劍川從事木雕行業的人卻已過萬,因此劍川也有“木雕之鄉”的稱號。木雕藝人擅長雕刻各種人物、花鳥、山水以及龍鳳吉祥如意等圖案,木雕內容以花草、動植物圖案為主,也有神仙傳說故事的題材,常見的有"八仙過海"、"八仙慶壽"等。
劍川木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繼承與發揚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在木雕工藝品選材方面,一般選用優質的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使所雕刻出來的木雕工藝品,在實用的基礎上,更有工藝價值與收藏價值。
經過一代代的傳承,現在的劍川木雕已經發展為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木雕工藝品,用優質的硬木精心雕出龍、鳳、獅孔雀、梅花等傳統圖案,制成桌、椅、茶幾等,都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僅古樸大方新穎高雅,而且還富于民族特色,既實用,又華美,遠銷歐、美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劍川木雕最大的特點是做工精細、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造型美觀大方,高雅別致,堅硬柔韌,抗腐蝕、不變形,再現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在今天技術和信息交流已經越來越迅速和頻繁,劍川木雕與其他木雕流派也互相交流技藝手法,木雕之間的地域風格也逐漸縮小,但劍川木雕依然有他獨特的一面。
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劍川木雕開始向旅游文化發展,創建并且打響“千年技藝、手工木雕”品牌,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實現旅游產業發展新跨越。
現在的劍川木雕工藝品,憑借著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其題材廣泛,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嚴謹統一,工藝精美細膩,也成為了大理旅游的特產,深受游客們的喜愛。
云南劍川在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木雕藝術之鄉,劍川木雕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如今的劍川木雕已經揚名內外,相信在以后的時間里,劍川木雕發展的會越來越好,會創作出更多的木雕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