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節,古建中國祝大家節日快樂!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在古人眼里,詩情畫意的元宵節。
在古代,元宵節是一個浪漫的日子,就是現代版的情人節了。古代社會封建,掌權者通常會下宵禁令(比如唐朝的《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后,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在宵禁之后不允許外出。
而在元宵節,政府會開禁,不論男女都可以到街市看花燈,男女相遇,易于產生愛情。于是才有了《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與英俊武士薛紹的相會,《女醫明妃傳》中允禮皇帝英宗的邂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隋煬帝時,正月初一萬國使節前來朝拜,滯留到正月十五,隋煬帝舉行盛大的元宵晚會,戲臺連綿八里之長,處處張燈結彩,歌舞升平。隋煬帝攜帶著妃嬪宮女,登樓觀燈,他賦詩說:“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span>
到了唐朝,京城長安已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元宵燈節場面自然更加豪華。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浩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女子在元宵節也予以解放,可以上街往來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宋代的元宵節,比前朝還要繁華熱鬧,假期也比唐朝延長了兩天。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為慶祝元宵節,皇宮前面從年前的冬至日以后,就開始搭建山棚。從那時起,游人已開始聚集到御街。御街兩廊下匯集了表演各種奇特技藝的人,歌舞百戲,樂聲喧鬧,聲聞十余里。
明朝時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張燈十夜,京城內家家戶戶懸掛五色彩燈,其上繪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鳥魚蟲,競相爭艷?!敖裣蜗Υ簾裘?,燕京女兒踏月行。燈搖珠衫張華屋,月散瑤光滿禁城”,明代名臣張居正的《元夕行》描繪了北京城元宵夜姑娘們賞月觀燈的盛況。
在古人眼里,元宵節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營造了溫馨浪漫的氣氛,待字閨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閨,參加這個盛大的“相親會”。
白居易曾作詩:“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惫湃藢π履甑南<胶兔篮蒙畹淖T?,代代相傳、年年有余、歲歲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