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成為國家首都的年頭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早在公元前11世紀,西安就是周朝的建都之地,周文王建造的豐京和周武王建造的鎬京,其遺址就位于現在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河西為豐,河東為鎬。
到了漢代,作為首都的長安城,規模更大、氣勢更雄偉,如今,已經被精心保護起來的漢長安城遺址上殘留的城墻讓人油然而生滄海桑田之嘆。至于唐都長安,是那個時代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它比當時歐洲的羅馬城大七倍,比一千多年后成為中國首都的北京大一倍多。
唐長安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組成,一道道城墻高大巍峨。直到唐朝末年,隨著李氏王朝的衰落,長安城才在改筑時放棄了外郭城和宮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規模明顯縮小。
現存的中國建筑西安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公元1374-1378年),是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筑起來的,也因此,這座明代城垣的歷史,就可以上溯到唐長安城的前身,在公元6世紀由大建筑師宇文愷主持建造的隋大興城。
明西安城墻初建時,只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依次名曰長樂、永寧、安定、安遠。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開辟的中山門、玉祥門、勿幕門,皆以杰出的革命先行者的名字命名,自有其不尋常的意義;新中國誕生以后開辟的諸多城門,以和平、建國命名,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而朱雀、含光等唐代城門名稱的重新使用,則是體現著一種文化傳承。
特別要說一下的是文昌門,這里的城墻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墻唯一與軍事防御無關的建筑??怯置翱恰?、“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
所以,古代孔廟、學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樓。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城墻旁邊(今辟為碑林博物館),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墻之上??菢窃?986年修復,同時開通的城門,自然也就被命名為文昌門了。
一代又一代的西安人創造和西安歷史的艱苦而卓絕的過程,全都默默地沉淀在它巨大的城市肌體里,形成了豐富而深刻的城市記憶。承載這些記憶的既有物質的遺產,也有口頭的非物質遺產。城市最大的物質性遺產,是一座座和人的生命歷程無法切割的建筑物,尤其是像西安城墻這樣的作為城市醒目標志的建筑物。
這些建筑文化的歷史遺存縱向記憶著城市的史脈與傳衍,橫向展示著它寬廣而深厚的閱歷,而縱橫交錯編織出來的,就是西安這座城市獨有的個性和身份亦即它的歷史人文特征。
歷史和文化才是一座城市長盛不衰的魅力與個性,所以,越是現代化的社會,越會將自己的傳統和歷史文化奉若神明。因為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城市的發展才具有了歷史的延續性和連貫性,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市民才能擁有同一份記憶,才能讓情感聯系得更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