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賦予愛情的建筑散發著永恒的魅力,用愛的情感建造出來的建筑創造了世界奇跡。牛郎織女的愛情,有漫天星斗為證,但仍感不足的人們還試圖為他們的凡間生活考據出具體坐標,河南魯山、山東沂源、山西和順等地人民都曾表示,他們那里是傳說的起源地。
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由東北到華南,每個地區都有幾個這樣的地方,勾勒一份屬于古典愛情的地圖。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是元雜劇扛鼎之作《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地。赴長安趕考的洛陽書生張君瑞路過蒲州,慕名游覽普救寺,當頭撞見隨母扶父親靈柩回河北老家安葬、暫居寺中的前朝相國之女崔鶯鶯。笑捻花枝的美麗女子“臨去秋波那一轉”,讓張生魂牽夢縈,立時決定借住僧房,“便不往京師去應舉也罷。”
之后,張崔二人在這座寺院中演繹了隔墻聯詩,月下彈琴,紅娘傳書,西廂幽會等一系列旖旎風流事。普救寺成就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也因他們的愛情而恒久生動。今天,寺中游人最多之處不是佛殿,而是崔鶯鶯一家的居所“梨花深院”,佛寺中的舍利塔也被更名為“鶯鶯塔”。
牡丹亭
“《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明代文學家沈德符曾在《顧曲雜言》中這樣寫道。
同樣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將《牡丹亭》里的愛情發生地放在了位于今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的南安府衙后花園,那里有“亭臺六七座,秋千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名花異草,委實華麗。”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南安太守之女杜麗娘從小被嚴加管束,連自家有花園都不知道,聽丫鬟春香提起后,趁父親不在偷去游園,在那里,第一次看到姹紫嫣紅開遍的春天,也看到了自己春天般美麗卻無人欣賞的青春。
她在花園里做了個夢,夢中,有手持折柳的書生對她說,你問我因何到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夢醒后,杜麗娘相思成疾,竟因而殞命,葬于后花園梅樹下。三年后,廣東書生柳夢梅趕考途經南安,與麗娘的游魂相愛,又經重重阻礙,杜麗娘起死回生,與柳夢梅終成眷屬。
湯顯祖在《牡丹亭記題詞》中這樣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據載,《牡丹亭》問世后轟動文壇,南安府衙后花園也因之聞名遐邇,并增建了系列景觀。園中的牡丹亭從光緒元年(1875年)到民國七年(1918年)修葺過6次,但最終毀于戰火。上世紀80年代,巴金、曹禺、冰心、艾青、劉海粟、關山月等文藝界人士紛紛簽名呼吁重建,大余縣后來在縣城東南角上重修了一座“牡丹亭公園”,還原杜麗娘與柳夢梅相戀的明代園林景觀,近年頗受游客青睞。
沈園
1151年春,浙江紹興,南宋詩人陸游獨自游覽沈園,偶遇10年前在母命難違下被迫休棄的原配妻子唐婉和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唐婉征得丈夫同意后,差人給陸游送來酒菜,陸游心生悵然,在沈園的墻上寫下首《釵頭鳳》,黯然離去。
陸游晚年隱居于故鄉,曾一再重游沈園,留下許多詩作。如67歲時,陸游回憶“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三易主”,感嘆“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75歲時,唐婉“夢斷香消四十年”,陸游猶吊遺蹤,感懷“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84歲時,陸游在辭世前一年春天,又寫下“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可以說,因為陸游與唐婉,紹興沈園才得以歷千年而名不衰,成為紹興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
滄浪亭
清代江蘇蘇州人沈復與妻子陳——林語堂眼中“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恬淡而充滿情趣的生活,也與一座宋代園林有關。那就是蘇州現存歷史最悠久,始建于北宋的古代園林滄浪亭。
《浮生六記》中,這對夫妻家住滄浪亭畔愛蓮居西間壁。陳蕓嫁進門半年,始終沒機會游賞滄浪亭,沈復就跟園子看守約好不要放閑人入院,在中秋節傍晚帶妻子和妹妹游園。土山之巔的方亭內,陳蕓環望炊煙四起、晚霞燦然,快活無比,從此渴望與丈夫找一個這樣的地方居住,過菜園十畝,君畫我繡的生活,“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然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后來,“不守閨訓”的陳蕓不被公公喜愛,沈復也被斥為“不思習上”,夫妻倆被逐出家門,從無錫到揚州,二人顛沛流離而始終相濡以沫。只是,離家不到3年,陳蕓帶著遺憾病逝,彌留之際,與沈復淚別,還在憧憬:“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游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
“愿生生世世為夫婦”,沈復曾在七夕刻了兩方這樣的圖章,與陳蕓分用。這是這對平民夫婦的愿望,也是所有相愛的夫婦都會情不自禁發出的愿望。
西湖
說起江南的古典愛情,杭州這座城市,必須有姓名。傳說,白娘子和許仙就是相識于西湖白堤東端的斷橋。之后,才有了同船躲雨、借傘定情乃至水漫金山的故事。在杭州,除了與《白蛇傳》有關的斷橋,西湖東南角某處,還有座與梁祝有關的長橋,傳說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的地方。
長橋不長情意長,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此惜別,依依不舍地來回相送了十八里路。祝英臺打了十八個比喻,暗示自己是女子,傾訴對梁山伯的愛意,可梁山伯就是沒聽懂,祝英臺只好謊稱家有九妹,為梁山伯做媒。
和牛郎織女一樣,梁祝化蝶的傳說也有無數個起源地。作家張恨水就考證出多處:河南汝南、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不過,因為著名的越劇劇目《梁祝》和以其為基礎的中國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人們普遍認為梁祝故事發生在蘇浙。
小吏巷
華東地區的古典愛情,不只有江南的多情,還有安徽的決絕。在安徽,楚霸王項羽英雄末路,于四面楚歌中驚起,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后人推斷,虞姬隨后為不拖累項羽自刎于楚營,霸王別姬的故事由此流傳。南宋地理志《方輿勝覽》中寫到虞姬冢的情況,說相傳定遠葬其首,靈璧葬其身。
如今,位于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的虞姬墓已建成國家4A級景區,位于滁州市定遠縣的虞姬墓消息則少得多,可以一提的是蘇軾在此留下了《濠州七絕》中的《虞姬墓》。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中國文學史上著名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也發生在安徽。東漢廬江府小吏焦仲卿與妻子劉蘭芝在焦母干涉下被迫分手,但仍發誓永不相負。劉蘭芝后被兄長許配他人,無奈之下,兩人作出“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的約定,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
今天,安徽的潛山縣、懷寧縣等漢代廬江郡所轄地,都存有不少與焦劉二人相關的痕跡。懷寧縣有古鎮小吏港,縣志稱“以漢廬江小吏焦仲卿得名。”鎮中還有始建于唐,紀念焦劉愛情的孔雀臺。小吏港西岸,一河之隔,是潛山縣的焦家畈,當地人說那是焦仲卿的故鄉。
文君街
西南地區最著名的古典愛情故事,屬于卓文君和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口吃而善作文的成都才子司馬相如在臨邛(今四川邛崍)富豪卓王孫的酒宴上彈奏《鳳求凰》,琴誘新寡在家的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并讓侍者轉達傾慕之情,夜里,文君就私奔相如,兩人一道跑去成都。相如家一貧如洗,在文君建議下,他們又回到臨邛,開起酒店,卓文君當壚賣酒,司馬相如洗滌酒器,看不過眼的卓王孫只得送來家仆錢財,讓他們又回了成都。
在今天的成都,有一條紀念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仿古街“琴臺路”,這里集中著不少珠寶店,是當地的珠寶一條街。有人說這就是司馬相如彈琴處,但從史書上看,文君故里,即成都下轄縣級市邛崍,更可能是相如與文君初遇的地方。那里的文君街上有口古井“文君井”,相傳是卓文君取水釀酒之地。1957年,郭沫若曾為此井題名。
古代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后來有意納妾,卓文君作《白頭吟》要與其斷絕關系,相如于是回心轉意。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長安城
在西北,繁華富貴的王城古都里,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總是帝王的愛情。就像在陜西西安,華清宮中熙熙攘攘的游人,來此多半沖的是唐玄宗和楊玉環。
人們好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人與帝王游玩在何處,也好奇“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溫泉池子到底有多大。更唏噓于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唐玄宗與楊玉環在“七夕”許過的心愿:“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其實除了華清宮,西安市東南的杜陵南園也藏著一個帝王的愛情,那是原名劉病已的漢宣帝劉詢“南園遺愛”的故事。
生為漢武帝劉徹曾孫,劉病已出生沒幾月,父母就因巫蠱之禍含冤而去,還在襁褓中的他也被收入獄中,后逢寬赦,又被送到祖母家在民間養大,娶了小吏之女許平君為妻。
劉病已18歲時,王朝后繼無人,權臣霍光選來選去,把他擁上皇位,改名劉詢。朝臣們都讓劉詢立霍光之女為皇后,劉詢卻下了一道奇怪的詔書,尋找一把自己貧賤時用過的舊劍。群臣領會了他的意思,請立許平君為后,中文詞庫里也多了一個描述結發夫妻不離棄的成語:故劍情深。
許平君為后三年被霍光妻子買通女醫毒害,劉詢將她葬于現在的杜陵南園。杜陵一帶地勢高便于覽勝,劉詢年輕時常在這里游玩,到了唐代,詩人李商隱也在一個心情抑郁的傍晚乘車來此,寫下那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孤山
華南地區,古時是官員發配流放的“重災區”,多少文人墨客因此與這里結緣,留下各色華章。北宋文豪蘇軾,將他的侍妾和知己王朝云葬在惠州孤山,留下這樣的挽聯:“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宋人在筆記中記錄,蘇軾曾摸著肚子問身邊的人他肚里有什么,有人說是文章,有人說是見識,只有朝云說他是“一肚皮不入時宜”。年近花甲時,蘇軾被貶嶺南,家中妻子已逝,姬妾相繼辭去,“獨朝云隨予南遷。”
在惠州,有一回蘇軾讓朝云唱他寫的那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云卻淚滿衣襟,說不忍唱那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很多人聽來盡顯豁達灑脫的詞句,朝云卻聽出了一生仕途坎坷的蘇軾的悵然。據說,朝云病逝后,蘇軾余生再不聽此詞。
時光悠悠,我們早已不能清晰勾畫歷史與傳說的確切起源和真實與虛幻的確鑿邊界。風流依舊,那些最古典的愛情的火光卻能穿越時空,照亮今朝。山水不言,建筑不語,但屬于古典愛情的老地方,都依然有人來人往,只因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故事,只因人們都還向往最真摯的愛情,只因——唯有此地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