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釘是釘于大門扇外面的園形突起的裝飾,是中國古建筑大門上的一種特有裝飾。門釘的數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規定,到了清朝則對門釘的使用有一定之規。門釘數量的決定則來自于我國古代《陰陽說》及封建的恩封制度。
皇宮城門上,是九九八十一個;
王府的門上,是七九六十三個;
公侯,四十九個;
官員,二十五個;
老百姓家,一個都沒有!所以,老百姓被稱作“白丁兒”
皇家—縱九橫九
皇家宮殿的門釘是橫九路、縱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個門釘,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為帝王廟是供奉歷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九路。
特例—縱九橫八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皇家建筑都用九排九路門釘的,最著名的是故宮東華門縱九橫八(七十二顆)門釘,對其的解釋也是五花八門。有說是因為皇帝靈柩走此門,有說是因為月盈則缺的哲理的,似乎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親王府—縱九橫七
親王門的門釘是橫九路、縱七路,一共是七九六十三個門釘,稱九路七路。
郡王府—縱七橫七
王府門的門釘規格是縱七路,橫七路,一共是七七四十九個門釘,稱為七路七路。
侯以下—縱七橫五
侯以下,縱七路,橫五路,三十五顆門釘,稱為七路五路;或縱五路,橫五路,五五二十五顆,稱為五路五路。
老百姓—無門釘
老百姓家,一個都沒有!所以,老百姓被稱作“白丁兒”
門釘是釘于大門扇外面的園形突起的裝飾,是中國古建筑大門上的一種特有裝飾。古建筑大門的門釘看起來也是一種美的享受。無論是古建筑雄厚的實拼木板門,還是現代鋼木大門,釘上一排排碩大的金色門釘,既顯得更加禁固,又會給人另一種美的享受,也蘊藏著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