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藝術,講究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視野開闊,直通自然,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四角飛檐翹起,或撲朔欲飛,或聳立欲飄,讓凝固顯得欲動。這樣的美,讓全世界都為之驚艷!
中國古代的風水學似乎一直都有封建迷信色彩,特別是后來用陰陽八卦解釋之后,迷信色彩變得更加濃厚。不過,當我們剝去它們迷信色彩的面紗,并用科學的眼光去看中國風水時,就會發現它僅僅只是一門關于環境選擇的學問。
關于建筑朝向
中國城市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走向,可以說是中國從古至今一種特有文化,其中一個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地理環境決定的。中國地處北半球,冬季風的主導分向是偏北風,夏季風則是偏南風,均為寒冷之風,所以為了避免寒風,建筑朝向便選擇了坐北朝南的朝向。
另外一個原因是根據中國的五行之說,南為火,色為紅,主熱,北為水,色為黑,南主陽北主寒,房屋的朝向要向陽避陰。由于中國地理環境負雜,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又有很多差異,所以有一些少數民族也不一定是坐北朝南的,這就根據各個地方的環境和習俗決定了。
關于建筑的空間布局
中國古代建筑不同于歐式建筑,中國古建筑有著中國獨有的藝術魅力,是一幅中國長畫卷,展開一段有一段的驚喜,需要慢慢品味才得其中精細之美。
中國古代建筑主要分為兩種平面布局,一是整齊對稱,二是曲折變化多樣。
前者整齊對稱多用于比較莊嚴雄偉的京都、壇廟、王府、宅邸、寺廟等,布局上講究主次分明、左右對稱。而這種布局主要是為了滿足禮敬崇高、莊嚴肅穆的需要;
后者便是講究因地制宜、相宜布置。多用于風景園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鎮等,布局方法根據山川地勢、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來順勢靈活布局。而靈活多樣變化的布局也適應了我國復雜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的不同文化特點。
關于居住選址
關于居住基址的選擇,《宅經》中說:“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為嚴雅,乃為上吉?!?/span>
用白話文理解是,居住環境和人一樣,是個有機體,只有各個部分相互協調運轉正常的情況下,才可以成為是理想的環境。另一層的意思就是人類的生產活動若取得與天地自然的和諧相處,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萬物和諧,便可以獲得平安與快樂,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結果。
一開始人們都會靠水而居,土壤肥沃、避免洪水侵襲、交通便利還有利于農業的發展,這便是最原始的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不同的建筑在選址上都會有不同的區別,比如佛教寺院多建在遠離塵世的偏僻山林之中,不僅是為了追求一種超凡脫俗的理想境界,更是注重建筑風水選擇。
城市建筑選擇就以北京城最具代表性,“其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北京北成為“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想都城之稱。
其中,風水對于建筑學來說便也是一門學問,并不是只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建筑與風水之間的關系。風水與建筑相結合,希望建筑本身能夠充分發揮其功能,能夠讓它的主人事業成功,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