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這幾乎已經成為共識。既然是百科全書,那么園林藝術之表現自當不難在其中尋得。事實上,在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實在是明清園林建筑之典范,以致很多紅學家都對曹雪芹深諳園林建筑藝術這一學術觀點深信不疑。
論述大觀園的著作汗牛充棟,大到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小到滴翠亭沁芳橋凹晶館,都有專文論及。可以想見,大觀園作為小說藝術里面出現的園林,自有一種異于實體園林如蘇州拙政園網獅園、揚州個園等的魅力。正因為大觀園如此被人牽掛,受人歡迎,人們不滿足讓其僅僅存在于小說文本中,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也借著電視劇《紅樓夢》的搭景需要,在北京南城建成了一座大觀園,盡管也有不足之處,但仍然褒多于貶,如今已成為北京的著名旅游景點。
盡管大觀園是曹雪芹虛構出來的園林,但仍然可作為明清園林建筑的縮影,正因為其太過真實,《紅樓夢》問世之后,有很多學者便對大觀園的原型尋找孜孜不倦,以至于出現了隨園說、恭王府說、江寧織造府說。筆者以為,文學作品中的大觀園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向讀者展示了園林藝術的美,讓其歷史價值、認識價值得到了充分發揮,這才是我們文化工作者應該做的工作,而不是非得坐實大觀園到底是哪個園子,很可能是曹雪芹采納了當時很多園林的建筑風格,最后拼湊成了一個“大觀園”。
明清園林建筑風格在大觀園之體現
大觀園作為《紅樓夢》中人物活動的主要場所,可以說是貫穿整部小說,但是從整體上著眼于大觀園具體建筑的布局是在第十七回和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這三回中關于園林的描寫著重點又有明顯區別,第十七回主要是描摹大觀園的外部輪廓。質言之,即通過“試才題對額”這一回來畫出大觀園的鳥瞰圖,而第四十、四十一回是通過“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事件,來具體刻畫各個主人公住處的內部擺設。在這一外一內、一略一詳、一大一小之間,大觀園基本算是交代清楚,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展于人眼。再介紹大觀園之前須先弄清楚明清園林建筑的整體風格,而明清建筑的風格多以明末清初文人住所為典范。
梁思成在《中國建筑史》上有:“北方諸苑囿,在布置取材方面,多以明末清初江南諸園為藍本”,大觀園無疑也深受南方園林的影響。那么明清園林建筑的總體風格是什么?筆者以為“寫意”二字便可扼其大要。所謂寫意,與繪畫之“寫意”相通,是以審美性為主導,表現為“納須彌于芥子”,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要有審美性之含蓄表達,目的是塑造一個特定的富有審美性的意境。
我們知道先秦兩漢典籍中的園林多為皇家園林,氣勢磅礴,吞吐宇宙,如阿房宮、上林苑之類。魏晉時期是文學自覺的時期,那時候的文人們“越名教而任自然”,繪畫中也開始不追求塑形,而轉為寫意,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園林中的“寫意”亦濫觴于此,謝靈運之山水詩便可作為例證。魏晉南北朝以后,園林藝術中運用“寫意”方法的例子時時可見,例如王維之輞川別墅、白香山之洛陽別墅在他們的詩文中都有所表現。
然而從大量的文獻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園林“寫意”方法的高度發展是在中唐以后,經兩宋明清,其在園林藝術中的地位變得愈加重要,這種方法在園林創作中的運用也日益普遍和豐富,最后完全滲透到理水、疊山、建筑、題額、室內裝飾、盆景乃至園林的整體結構等方面。(王毅著《中國園林文化史》)下面茲舉《紅樓夢》中以山石寫意、以水寫意、以題額寫意、以建筑寫意的描寫,來說明大觀園的典范意義。
以山石寫意。茲舉原文(以下《紅樓夢》原文皆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賈政先秉正看門。只見正門五間,上面桶瓦泥鰍脊,那門欄窗槅,皆是細雕新鮮花樣,并無朱粉涂飾,一色水磨群墻,下面白石臺磯,鑿成西番草花樣。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墻,下面虎皮石,隨勢砌去,果然不落富麗俗套,自是歡喜。遂命開門,只見迎面一帶翠嶂擋在前面。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則有何趣。”眾人道:“極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說畢,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這是典型的“開門見山”的建筑風格,正如賈政所言,“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則有何趣。”重點在一個“趣”字上,中國人更愛含蓄美,這從詩經離騷到唐詩宋詞元曲都一脈相承,構成了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山的“寫意”效果主要表現在為整座園林創造出一種趨向自然野致的意態和趣味,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審美者的情感引入與園林及宇宙和諧相融的境界之中。所以,后面寶玉提議將此山命名為“曲徑通幽處”,自然是得到了激賞。
以水寫意。茲舉原文:“只見佳木蘢蔥,奇花熌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于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這是描寫了大觀園中的水源。我們知道一個園林,沒有水是不行的。水是連接各個建筑的紐帶,在《紅樓夢》中也是一種獨特的象征,一方面“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有一種柔美和純潔的象征;另外,它又有滋潤“芳”的功用,所以寶玉將此處命名為“沁芳”,實在是極為恰當。拋開《紅樓夢》,從園林的普遍意義上來說,水也是一種“上善”、“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象征,也能很好地體現出民族文化心理。
以題額寫意。這在第十七回中隨處可見,第十七回中的回目便是“試才題對額”。題額對園林景觀的升華之功用如同詩句中“詩眼”的作用,題額甚至能賦予建筑獨特的性格。譬如寶玉的住處里面有海棠有芭蕉,所以有“怡紅快綠”的題額,黛玉住處“風味森森,龍吟細細”,又有娥皇女英灑淚湘竹的典,自然而然有“有鳳來儀”的額,以及“瀟湘館”的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文字為載體的題額在園林中是最富有寫意性的,它能賦予亭臺樓閣各種意義,能表達建筑主人的品格和審美。只言片語,一聯一對即可將人們對人生和宇宙的理解與周圍的園林景觀融為一體。
以單體建筑寫意。建筑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主題部分,亦是“寫意”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紅樓夢》中這部分的描寫主要體現在第四十、四十一兩回中,由于這兩回涉及的建筑太多,姑且僅舉瀟湘館一例,茲舉原文如下:“先到了瀟湘館。一進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結合十七回中之外部描寫“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于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通過瀟湘館內部的陳設和外部的布局,已經能清晰地刻畫出林黛玉的性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建筑本身的性格又反哺林黛玉的性格,致使建筑和人物塑造相得益彰。
總之,在大觀園中,“寫意”的實例觸目皆是,它們的具體表現雖千差萬別,但作用卻都是通過激發審美者的心理活動,包括藝術相想象而突破園林景觀在時空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從而把園林審美引入更深廣的境界。
園林建筑既然普遍存在于文學作品中,肯定是和文學有某種相合的氣質。如果拋開人物獨立研究建筑也無不可,但是終歸是隔靴搔癢,建筑的性格立不起來。大觀園作為一個文學作品虛構的園林建筑,卻能代表明清園林建筑的典范,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與其說人們喜歡推崇作為園林建筑群的大觀園,還不如說,他們喜歡那個充滿青春活力和理想主義的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