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的歷史是伴隨人得居住的歷史發展而發展的。傳統院落坐北朝南,由外而內的次序是門、庭、堂、室。室和堂之間的窗子叫“牖”,室的北面還有一個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專指開在屋頂上的天窗,開在墻壁上的窗叫“牖”。如果說房屋的梁柱支撐了整個建筑的結構,那么門窗則是使用環節中最不容忽視的一環。從最初僅滿足采光通風到后來的審美需求,窗已經變成了一個充滿智慧與美感的功能性裝飾。
古建筑窗的圖案
門窗的色彩,江南水鄉由于防腐的需要,在窗戶外表多上油漆,多數為上下前后油同一顏色,或者只在表面涂桐油,凸顯木材的質感,非常清新淡雅。但宮殿、寺廟等大型殿堂的窗戶仍采用多色彩的重彩油漆作為裝飾手段。
窗欞是隔扇的主要部位,一般由木條拼接連續的圖案,常見的有井字紋、方格紋、萬字紋、龜錦紋、菱花紋、團花紋、壽字紋、冰裂紋、夔龍紋、以及云紋等圖案。窗戶的圖案源于其他裝飾藝術,如青銅器紋樣,古代玉器的圖案,還有來自紡織物圖案的等。
這反映了中國傳統藝術在整體上的系統性和繼承性。畫家吳冠中說過蘇州園林的窗花式樣至少有幾百種,直線,折線,曲線及弧線等等的組合,雅致大方,變化莫測,蘊含了很古老又現代的抽象美。
古民居窗戶中,講究一點的,常常在窗戶的格心處進行細致的雕刻,隔扇窗上的裙板和游廊下的絳環板安放在人們日常生活起居活動頻繁的視野中,因此藝人們對這兩處部位的雕刻十分講究,其中尤以絳環板的雕刻最為精致。
木雕的內容有吉祥圖案,如福(蝙蝠)、祿(梅花鹿)、壽(麒麟)、喜(喜鵲)、牡丹、蘭花,動物圖案,山水風景,人物神仙,博古雜寶,圖案通常以瓶、壺、爐、鼎、琴、棋、書、畫為主要內容,其中爐有興旺,瓶有太平及平安的的意思,生活場景以及倫理故事等。
窗戶是建筑的眼睛,正是這咫尺方寸間,在日后的歲月里演變出各種各樣的花樣來。這些兼具采光、通風、裝飾美化作用的窗戶,為古人緩慢行駛的時光增添了不少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