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制度,探尋帝王背后的故事!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9-04-02 10:41:50  來源:鳳凰網歷史  作者:宋晨希
核心提示:近日,日本平成天皇正式退位,太子德仁成為新天皇,并發布新年號為“令和”。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制度,探尋帝王年號背后的故事。

  近日,日本平成天皇正式退位,太子德仁成為新天皇,并發布新年號為“令和”。關于“令和”的含義,日本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出自《萬葉集》里的梅花歌:“于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后之香”。


  新的年號,將承載著日本國民的期望與理想、反映時代的氛圍。


  眾所周知,日本的年號制度,完全是源自古代中國,此前,日本年號的選用,也幾乎都是從中國古代典籍中進行選擇。


  從西元645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開始,就多從中國古代的典籍中選取相應的文字。比如“平成”,就是出自《史記》的“內外平成”和《尚書》的“地平天成”。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制度,探尋帝王年號背后的故事。


  年號制度并非與皇帝制度同時出現


  年號,在中國古代非常重要,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用來紀時。此外,它的出現,代表的是古人思想觀念的一次重大變化,同時也是帝王確立自身統治合法性的一項重要措施。


  很多人認為,年號制度是與皇帝制度同時出現的。但如果要是翻閱史書,我們會發現真實情況并不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并沒有年號。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span>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上古時期,君王往往只有謚號而沒有國號。到了中古時期呢,既有國號也有謚號。如此一來,兒子可以議論父親,臣子可以議論君王,我不愿采取這樣的辦法。因此,我決定廢除謚號。我從此以后,叫做始皇帝,我的后代就以此為基礎,叫做二世、三世,我要將皇位傳到萬世,無窮無盡。


  這句話透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秦始皇之前,人們是用謚號來討論君主行為的。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謚號是君主死后才有的。


  那么君主活著的時候,是怎么紀時呢?其實就是直接使用年數。比如,你生活在周代,不論是哪個天子在位,其實都是用“王幾年”(現在出土的戰國兵器中,就寫有“王三年戈”等字樣)。像《春秋》等典籍記載的,魯隱公多少年,魯哀公多少年,其實是為了便于區分時代,孔子追記的。


  由此,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電視劇春秋戰國的電視劇,臣子都直接稱君主謚號(比如秦昭襄王),其實都是犯了電視劇《康熙大帝》中“我孝莊”的錯誤。


  那么,到了秦始皇時代,是不是人們紀時就直接用始皇多少年了呢?其實也不是。根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我們可以發現,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人們一般將它稱為“今上”,就是當今的皇上,比如“今上元年”。


  這樣的稱謂,一直延續到了漢武帝時代(司馬遷其實寫過一個《今上本紀》,后來被漢武帝刪除)。


  到了漢文帝,帝王開始有了改元的沖動,也就是要更換紀年。不過,那個時代也沒有年號,怎么改元呢?主要就是更換元年。比如,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前十六年是從“今上”元年開始算起,一直到“今上”十六年??墒?,到了,十七年,又變成了“今上元年”。


  好好的紀時,漢文帝為什么要突然改變呢?這主要與漢文帝自身的需求有關。在《史記·封禪書》(其實就是后人增補的《今上本紀》)中,透露了這一變化的端倪。


  當時,有一位趙人新垣平,拿著一個玉杯去找漢文帝,說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漢文帝一看,玉杯上刻著“人主延壽”。新垣平又對漢文帝說:“我觀測,今天太陽會兩次出現在中間”(也就是兩個中午)。過了一會,果然如此。于是,漢文帝就宣布明年改元,令天下人聚飲慶賀。


  有人推測,漢文帝這次改元,其實是為了上承天命,延長自己的壽命。改元,好像就可以除舊布新,以一種新的姿態迎接未來。


  其實,新垣平不過是玩了那個時代“方士”的把戲,他可能懂一些天文知識,提前預測到了那天太陽的變化。于是,自己私自造了一個玉杯來蠱惑漢文帝,但漢文帝對此深信不疑。從漢文帝開始,帝王就開始出現了改元的習慣。


  后人為了區分這些時間,就用“元年”、“中元”、“后元”(漢景帝改了三次,于是就有了“中元”。漢文帝時期,只有“元年”和“后元”)來指代不同的時期。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


  那么,年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這就要說到大名鼎鼎的漢武帝了。


  現在,我們一提到漢武帝,都說他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北擊匈奴,開辟絲綢之路,讓漢王朝的威名遠揚,甚至“萬邦歸降”。但其實,漢武帝是一個特別迷信的人,司馬遷就說他“尤敬鬼神之祀”。有人用鬼神忽悠他,他往往就給這個人高官厚祿。


  漢武帝在位54年,一共使用了十一個年號,前六個,每六年一換;后四個,每四年一換。前六個分別是: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后四個分別是: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



  但其實,在漢武帝剛剛即位的時候,并沒有年號。根據辛德勇的研究,漢武帝直到第六次改元,也就是在元封時期,漢武帝才有了建立年號的打算,決定在下一個時期使用“太初”年號。


  為什么這個時候要建立年號呢?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漢武帝的豐功偉績達到了頂點。元封時期是公元前110年到公元前105年,漢武帝46歲到51歲。早在元光、元朔和元狩時期,匈奴已經被衛青、霍去病等人打跑,河西走廊進入了漢朝的版圖。


  到了元封期間,漢武帝又發兵攻打南越國,獲得了嶺南之地。隨后,又平定東越國,甚至還北擊朝鮮,使得朝鮮半島也成為了漢朝的土地。這個時候,漢朝的疆域超過了秦朝最鼎盛的時期。漢武帝甚至還來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將自己的功績昭告給上天。


  漢武帝決定設立太初年號之后,將歷法也進行了修改,以前中國主要使用夏朝的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到了此時,漢武帝決定使用《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這種歷法制度雖然在歷史上有過四次修改,但最終還是沿用到了今天。


  或許是因為使用《太初歷》,漢武帝才將自己的第一個年號稱之為“太初”。隨后,“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以此來表明,天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確定了“太初”之后,漢武帝又依次為此前的時間追加了年號。比如,漢武帝想起了他曾經獲得了一只帶角的野獸,就將一個年號確定為了“元狩”。后來,漢武帝又獲得了一只寶鼎,于是又確定了一個年號“元鼎”。


  從漢武帝這個時候開始,年號正式成為了皇帝的“標配”。后代帝王,在他剛剛即位的時候,都要選擇一個相應的年號,就連很多農民起義軍或者反叛的軍隊,也都會給自己設立年號。


  比如安史之亂時期,叛軍就建立了“載初”和“至成”兩個年號。清朝時期,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取國號為“周”,建立年號為“昭武”等等。


  這五種情況會讓皇帝改年號


  根據劉乃和在《年號紀年》一文中的總結,皇帝改年號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出現自然現象、自然災害而改元。


  比如漢宣帝時期,由于出現地震,漢元帝就將年號改為地節,以此告誡土地,你不要發動生發宰異。后來,又降下了甘露,于是漢宣帝又改年號為“甘露”。


  第二,看到神獸,以祥瑞來改元。


  比如三國孫權時期,夏口、武昌等地出現鳳凰,于是改元“黃龍”。


  第三,希望王朝穩定、安寧或希望百姓永不反抗。


  比如漢元帝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覲見漢元帝,雙方確立了平息兵戈的約定。漢元帝于是改元為“竟寧”,以此表達邊境永遠安寧之意。


  第四,用吉祥祝福語來改元。


  比如隋文帝的年號是仁壽,武則天的年后是如意、長壽等,宋太宗第一個年號為“太平興國”,表明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


  第五,表明自己即位是順承天意。


  比如武則天的一個年號叫做“天授”,遼太祖年號叫做“神冊”等。


  年號往往承載著皇帝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朝代獨一無二,永遠傳遞下去,不至斷絕。



  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從漢武帝開始,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前后共經歷了兩千零五十多年。年號寄予了帝王對未來美好的想象??鬃釉f:“必也正名乎”。在儒家看來,一個人做什么事,首先都要“正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但正名其實只是第一步,正名之后,還要看這個人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一直堅持做某事。


  但是,我們如果仔細分析每個皇帝的年號,可以從中看出歷史上每個時代社會的變化,皇帝內心的想法。


 

本文標題: 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制度,探尋帝王背后的故事!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704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即墨市| 瑞金市| 金阳县| 平邑县| 屯昌县| 德令哈市| 施秉县| 阳新县| 三河市| 丹巴县| 阿荣旗| 昌吉市| 三明市| 朝阳区| 大埔县| 黔西| 阳谷县| 柞水县| 河曲县| 江山市| 南澳县| 南康市| 西峡县| 进贤县| 兴山县| 大洼县| 阿克陶县| 长顺县| 会同县| 吉首市| 罗源县| 天祝| 麻城市| 营口市| 安丘市| 康乐县| 固安县| 长春市| 古田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