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是凝固的歷史,見證著風化的記憶;是無聲的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成語,是玲瓏的語言珍品,方寸間演繹著千古華章;是濃縮的民族瑰寶,文苑中詮釋出萬象風物。中國古代建筑不但和很多成語有密切聯系,而且彰顯出博大的民族文化,它的土木結構本身就表現了古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門當戶對】
“戶對”就是置于門楣上或門楣雙側的磚雕、木雕,作為裝飾門框的構件,形狀有圓形與方形之分,圓形為文官,方形為武官。它通常成對出現,所以稱“戶對”,家宅戶對的多少、大小與官職高低成正比。三品以下人家的門上有兩個戶對,三品有四個,二品有六個,一品是八個,只有皇宮才能有九個戶對,取九鼎至尊之意。
有“戶對”的宅院,必須有“門當”,在民間看來,石鼓碩大威嚴,聲如雷霆,能驅邪避鬼,其外形為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有“門神”的作用,因此稱作“門當”。相傳古代將軍榮歸,常將戰鼓置于門前炫耀戰功,后來就演變成抱鼓石。在古代,只有較大的宅門,才會配有抱鼓石。抱鼓石具有固定門樓的建筑功能,被叫做"門當",但它更具備象征意義,它的數目決定著屋主的地位和官階。舊時大戶人家有財不外露,一般很難打聽到財產情況,兒女定親之前,一般都暗暗派人到對方家的門前看一看,通過"門當"上雕刻的紋飾,就能了解對方家所從事的行當,"門當"是每家都會有的。
因為門當、戶對上往往雕刻有適合主人身份的圖案,且門當的大小、戶對的多少又標志著宅第主人家財勢的大小,所以,門當和戶對除了有鎮宅裝飾的作用,還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標志。后人根據這方面的意思就把門當戶對演繹成當今社會觀念男婚女嫁的思維模式,換做現在小編覺得也可以理解為價值觀相同,三觀一致,才能物以類聚吧。
【光耀門楣】
所謂門楣,就是正門上方門框上部的橫梁,一般都是粗重實木制就。“門楣”是通稱,俗叫“掛箋”,滿族人也叫它“掛旗”,嵌在門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圓木,俗稱門檔。它是一種類假剪紙的裝飾,據說起源于滿族。門楣一般按二、四、十二之數。簡單來說,門楣上有兩個門檔的,對應的是五至七品官員;門楣上有四個門檔的,對應四品以上的官員;至于十二個門檔的,則只能是親王以上的品級才能用。一般平民百姓是不準有門楣的,哪怕你是大戶人家,富甲一方,沒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樣不能在宅門上標示門楣。
“門楣”在唐代陳鴻的《長恨歌傳》中“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是做能光大門第的女兒的意思,現在膾炙人口的詞匯“光耀門楣”,其實就是人們對于權力和財富的向往的一種直觀表達。
門前也有要求,官員們講究門高于路,所以門前要有臺階,但這臺階可不能隨便修,也要按照制度來。六七官員門前臺階不能高于二級,五品官員門前臺階不高于三級,以此類推,但臺階數目最高不能超過八級,超級八級那就是九,九乃數之極,那是代表頂點的數,除了皇帝誰也不能用。隨著官員晉升,門前臺階數目會慢慢增加,文人們經常談的一個詞“進身之階”,其中“階”就從這兒來的。
【五脊六獸】
五脊六獸是中國硬山式建筑,有上脊五條,四角各有獸頭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統稱"五脊六獸"。古書說,龍是天子的象征,同時具有攜水鎮火之意;狻猊則為能食虎豹的異獸,象征百獸率從;斗牛、押魚可以興云作雨,鎮火防災;獬豸善辯是非,象征皇家的正大光明;鳳凰為神鳥,象征祥瑞。古人還把騎鳳仙人放在屋脊,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兇化吉的良好意愿。古代中國建筑為木結構,以獸鎮脊,避火消災。于兩坡瓦垅交匯點,以吞獸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既收裝飾美,又收護脊之實效。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斗牛、獬豸、鳳、狎魚。
但是在屋脊上安放小獸是有嚴格規定的,普通民房是絕對不可以安放的,因此我們只能在廟宇和宮殿的房頂上能夠看到這些小獸。當然,那些有功名的大臣,經過皇帝特許,也可以安裝,被稱做“儀脊”,以示殊榮。若說這其中的登峰造極之作,非故宮的太和殿莫屬了。
這些位于屋頂的陶瓷怪獸,皆神頭鬼臉、面貌猙獰。當然,唯其兇惡威嚴,才能完成避邪鎮物之使命。后來,“五脊六獸”就被民間俗語采用,突出“六獸”兇神惡煞、齜牙咧嘴的形象特征,用來形容人的各種各樣難受的心態與情貌。
用“五脊六獸”這個成語描摹人物的精神狀態,適用面很寬,譬如抓耳撓腮、手足無措;或無可奈何、沒著沒落;或張狂雀躍、狂喜炫耀;或心煩意亂、神不守舍等均可。
【勾心斗角】
“勾心斗角”亦作“鉤心斗角”,“鉤”是鉤連、鉤住,指屋頂建筑構件之間相互牽引;心:宮室的中心;“斗”是碰撞、接觸;角:檐角;諸角向心,叫“鉤心”;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斗角”,來形容宮室建筑縱橫交錯、榫榫相咬、互為關聯又相互制約的建筑之美,其實此類建筑體現的正是陰陽互補、和而不同、和諧共生的中華傳統文化。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有“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報地勢,鉤心斗角。”文在描述阿房宮的雄偉壯麗,意在諷諫晚唐帝王的驕奢淫逸使得民不聊生,后來我們用它來形容用盡心機、明爭暗斗、互相排擠傾軋的權利之爭。
【禍起蕭墻】
成語里有“蕭墻之患”又作“蕭墻之禍”,出自孔子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蕭墻”原是指門內的影壁墻,因為屬于院落內的墻體,所以又稱為內墻,后來引申為組織內部引起的災禍,《后漢書》也引用了這個典故“此皆釁發蕭墻,而禍延四海也”。
你還知道哪些與中國古建筑有關的成語?可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