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十年經濟的飛速發展,藝術收藏市場一路飛漲。但在國石藝術品收藏領域,逐漸形成了一些誤區和亂象:由于原礦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市場對國石石材的追捧甚至超過了對雕刻藝術本身的追求。
國石藝術品收藏,收藏的到底是珍稀的國石本身,還是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國石藝術品的價值如何判斷?筆者以為,國石石材本身是國石藝術創作必不可少的載體,但藝術創作的主體是人。一件完美的國石藝術品,必定是國石自然之美與雕刻人文之美的完美結合。本文僅以青田石雕為例,從國石石材和雕刻工藝兩個方面來談國石藝術品之價值所在。
一、國石石材
青田石色彩豐富,溫潤如玉,質雅易刻,大材不可多得。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先生曾說“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藝術品”。青田石原石的價值,基本可以從顏色、質地、體量、刀感四個方面,劃分為珍品、優品、良品及差品四個等級。
顏色
青田石清淡雅逸、以青色為主色調,兼有各種顏色,以顏色純凈者為上。一石兼有多色者,則以色彩純正艷麗、過渡自然為上,色間截然分明者為奇。
質地
溫潤微透、質地細膩者為上。
體量
在顏色、質地俱佳的石材中,體量愈大、形態愈飽滿者價值愈高。
刀感
上好的青田石原石固然無需雕琢即是藝術品,但對于多數青田石,刀感的好壞也會影響藝術創作。
一般來說,葉臘石質青田石刀感最好,能層層鏤雕,精雕細刻至細如發絲而不斷裂,利于藝術大師的創作發揮。伊利石刀感次之,地開石型再次之。絹云母型青田石刀感最為粘膩,其作品大多難以雕出精致的細節。
二、雕刻工藝
青田石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被譽為“天下第一雕”。一件青田石雕作品的工藝,可從原石利用、造型設計、雕刻技法,拋光上蠟四個角度評價。
原石利用
青田石雕技法上的首要特點即是“因材施藝”。石雕大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素養,選擇合適的石材雕刻對應的題材作品,充分利用石材的特點,才能創作出精美的石雕藝術品。
造型設計
造型設計最能體現石雕大師構思理念和藝術水準,是青田石雕工藝的精髓。
雕刻技法
高超的雕刻技法是作者藝術水準的最直接表現。一件完美的青田石雕作品,鏤雕簡潔徹底的同時要保證作品牢固安全,浮雕則剔地干凈、層次分明,圓雕須三維完整飽滿。石雕大師心手雙暢,下刀能夠準確生動地反映作品主題等,很大程度上都是以雕刻技法為保障的。
拋光上蠟
拋光上蠟是青田石雕藝術創作的最后一個環節,可使作品光潔明亮,使石材的質地、色彩之美充分顯現。拋光要分主次、有立體感,拋光后作品不變形、不走樣,不減弱作品整體的氣勢。上蠟前須將作品清理干凈,加溫須緩慢均勻、防止爆裂。上蠟后須揩擦均勻,防止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