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其色如流云漓彩,如夢如幻。
琉璃,起源于山東淄博博山區,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其色變換瑰麗、流光溢彩,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傳說,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劍"是所發現的,于是將之贈與越王,而越王感念其鑄劍之功,原物賜回。并賜名為"蠡"。之后范蠡請雕刻家將它雕刻為精美的藝術品作為定情之物送給西施。后來,越國大敗,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臨走之將"蠡"還給范蠡,同時眼淚流在了之上,因此民間開始定名為"流蠡""琉璃"。
《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質是石,以自然灰治之可為器,石不得此則不可釋。佛經所謂七寶者,琉璃、車渠、瑪瑙、玻璃、珍珠是也。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還有人認為,琉璃具有記憶與傳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擁有者"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
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擺放或佩帶琉璃可得三種福緣:
1、祛病: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藥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2、堅韌:因燒制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
3、靈感:色彩絢麗、變幻瑰美,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想象空間,給人靈感和智慧。
如今的傳統琉璃燒制技藝的制作工藝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步驟:化料、挑料、吹制、塑性、退火。
琉璃的材質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質是對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現出晶瑩剔透的效果,在光線的配合下,更能將其藝術特質充分表達。作為琉璃不但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過鑄造工藝制作的作品表現力強,層次豐富,精致細膩,尤其是色彩的流動變幻莫測,或熱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2008年,琉璃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世屹集團聯手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王玲大師,將美輪美奐的琉璃帶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