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由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與古建筑修復師新職業技能項目培訓考試管理中心、園林古建營造工藝師新職業技能項目培訓考試管理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古建營造技藝高端游學班開班儀式在黃山市君邁酒店會議室隆重召開。
開班儀式由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曲云華主持,中國民協顧問、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會長羅楊,安徽建筑大學徽派建筑研究所所長劉仁義,安徽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忠平,安徽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姚順淶出席了開班儀式。
古建中國作為其合作方,應邀參加本次儀式,積極倡導和宣傳古建文化及傳統古建技藝能夠得到傳承。來自園林古建施工、設計、監理、材料生產等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經理共50余人參加了本次學習。
羅楊會長致開班辭
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會長羅楊作了熱情洋溢的開班致辭,他以美國讀者文摘的創刊歷程為例簡述了不斷學習的重要性。又講到游學形式是現在教育部門公認有效深入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他引用孔子《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勉勵學員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緊跟大師步伐,不斷進取,共同開啟古建筑保護事業的時代篇章。
開班儀式后,由安徽建筑大學徽派建筑研究所所長劉仁義作了以《徽州傳統建筑營造技藝與實踐》為主題的第一講,以圖文并茂結合實際案例的形式對徽州的建筑營造技藝歷史與傳承作了系統的講解,讓學員對徽州建筑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歷史上徽商崛起,促使了徽派建筑的發展,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將大量資本返回家鄉,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對建筑的投入。他們修祠堂,建宅第,造園林,豎牌坊,架橋梁,蓋路亭,給徽州鄉村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
由于“賈而好儒”的特點,具有很高文化素質的徽商們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對住宅布局、結構、內部裝飾、廳堂布置的看法,這讓徽派建筑逐漸形成風格獨特的建筑體系,使徽派建筑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蘊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作為中國傳統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的徽州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傳統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筑界所重視和嘆服。
秘書長曲云華簡要介紹了本次游學活動的日程安排,希望通過本次游學,激發學員對徽派建筑文化有更多的交流,為古建技藝學習增加更多的國學內涵,文化與技藝相互促進,助力學員的技藝水平達到更高層次。
下午,劉所長帶領全體學員一同前往黃山徽匠園林古建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參觀,對徽州建筑大木作和小木作的制作技藝和雕刻工藝進行了現場教學。
本期游學班沿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分別邀請了8位國家和地方的知名專家學者為授課老師,6天的學習時間,分別就徽州傳統建筑營造技藝與實踐、徽州三雕藝術及應用、徽州傳統建筑保護與創新利用、文物該怎么修、文物保護責任工程師(古建筑)應知應會和文物保護責任設計師應知應會這幾大議題進行理論授課,并將赴盧村、宏村、竹山書院、徽州古城、徽派雕刻博物館、潛口民宅及部分當地知名企業進行現場教學。
本次培訓結束后,將進行園林古建營造工藝師和古建筑修復師理論考核,考試合格的學員將獲得由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頒發的“高級園林古建營造師工藝師”和“高級古建筑修復師”新職業技能項目證書。
在現代建筑飛速發展、古建產業艱難發展的今天,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深刻意識到古建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吸收古建筑文化中的營養,讓中國古建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
古建中國作為建筑+互聯網+文化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以古建筑傳統文化為核心,以對古建筑與傳統優良文化“傳承、應用、創新”為宗旨,聯合建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咨詢、設計、施工、地產商、材料商等企業達成戰略聯盟,引領建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