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俗稱“植物大熊貓”,存世稀少,為珍稀瀕危植物(曾被確定為已滅絕物種,后重新發現)。它是柏科中最為珍稀難得的品種,生長于海拔700米到2100米的懸崖峭壁巖縫之間,這也是它得名由來。
近年來,隨著崖柏的逐漸被世人發現和推介,不少朋友都為崖柏的“古、奇、堅、香、美”所吸引而開始收藏這一奇木,但由于交流少,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判定崖柏的收藏價值。倦勤軒采集、制作和收藏崖柏雕件多年,略有所思所得,竊以為崖柏根雕之品鑒重在十大要素,即:意境,形態,雕工,色澤,香味,肌理,完整,油性,年份,特色(排序不分先后)
一、意境
根雕講究天人合一,意在刀先。一件具備收藏價值的崖柏根雕,一定是在制作前經過充分構思,能利用好原料特點,表現創作者意圖,甚至升華到有一定文化內涵,乃至傳承根雕文化精髓的作品。它絕非純粹刀工的炫技或者材質的單純展示,而是要有源自傳統、內蘊文化的精神基點。這樣才能由好看的根雕升華為耐看的根雕。
二、形態
崖柏形態千奇百怪,蜿蜒直上者有之,盤旋回轉者有之,折疊飄逸者有之,抱元守一者有之,四方伸展者有之,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造物,都是神靈的恩賜,都是歲月的留痕,都是時光的見證。
三、雕工
走刀流暢,不滯于物,是創作根雕精品的基礎。人物的開臉、發絲。手部、衣角的處理,動物的神態、氣勢、毛發等,都需要有好的雕工為基礎。
四、色澤
崖柏打磨后,顏色大致有紅白二色。白色部分為仍在生長的部分,紅色多為枯死部分,也稱為“木舍利”。以觀賞價值而言,雙色纏繞當為最賞心悅目之視覺享受,但紅楓似火,白衣如雪,也是另一種靜謐之美。如果崖柏年份老到一定程度,還會呈現紫黑和深黑色。
五、香味
崖柏有一種有別于其他柏木的特別香味,緩緩吸氣,一絲絲有別于沉檀龍麝的香味,一種沉淀了時間的醇厚沁入心脾。崖柏的香味就倦勤感覺,與年份密切相關,年份越老,香味越發醇厚和回甘。
六、肌理
崖柏的花紋千奇百怪,有的在大尺度上表現出夸張的美感,有的在小范圍體現出奇異的圖紋,沒有雷同,不可復制。花紋堪比海黃,還常會出現異常漂亮的回形紋、扭轉紋、豆瓣紋,菩薩紋、云海紋等等,至于s形紋路,那就簡直是常態化的表征。
七、完整
崖柏根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完整性,材料從懸崖上取下,動刀動鋸的程度,被破壞的程度都會嚴重影響其收藏價值。簡單來說,如果根雕除了細微雕刻部分,其他部分都很完整,那么價值肯定是遠高于被截斷多處的原料雕刻而成的作品。
八、油性
崖柏在懸崖上千百年的生長,風吹日曬,冰霜雪雨的考驗,逼使其將精華內斂,濃縮于體內,故密度極大,油性也極高。但在采集和制作中的處置不當,可能會讓油脂部分流逝(比如采集后暴曬于室外),導致油性減弱,品質降低。
九、年份
通常是越老越好,因為生長年份越大,越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就越向內擠壓收縮,進一步提高其密度和油脂飽和度,相應的香味也會越好。查看截面細如發絲,無法數清的年輪便可知道崖柏生長千年甚至幾千年并非虛言,否則古語不會有“千年松萬年柏”之語。
十、特色
顧名思義,就是區別于其他崖柏件的出彩的地方。通常有這樣幾種比較有特點的:樹瘤,根抱石,扭轉圈數較多,折疊角度極大等等。崖柏樹瘤較為稀少,特別是滿樹瘤更為珍貴;樹瘤有紅樹瘤、白樹瘤,也有紅白樹瘤伴生的情況。根抱石是由于崖柏生長的特殊環境,往往是多石少土,所以會偶有根部夾雜石塊的現象,因為有時(石)來運轉之意,所以往往受到追捧。扭轉圈數較多和折疊角度極大的料子,天生在觀賞性上就有較大優勢,而且充分體現了崖柏生長環境的惡劣和崖柏執著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