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京城市建設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宮城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門到鐘樓長7.8公里的城市中軸線,這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設計范例之一。中國建筑大師梁思成曾贊美這條中軸線是“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
建立中軸線,目的是為強調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國之名,意為“世界中央之國”一樣。城市總體布局以中軸線為中心,左面為太廟,右面為社稷壇;前面是朝廷,后面為市場,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為世界上最輝煌的城市之一。
北京歷史上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帝都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熱門景點:
1.永定門:始建于1553年,寓意為“永遠安定”。城樓為兩層,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城樓下為城臺,前為1544年增建的甕城,東西寬42米,南北深36米,該城樓為2004年復建。
2.天壇公園:始建于1420年,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主要建筑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
3.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明嘉靖二十九年是皇帝出城赴天壇的御路,民眾俗稱前門大街。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
4.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心臟地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地面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巖條石鋪成。天安門廣場每天清晨的升國旗和每天日落時分的降國旗是最莊嚴的儀式。
5.天安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坐落在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6.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故宮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
7.景山公園:位于故宮北面,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宮苑園林之一。公園中心的景山為堆土而成,景山中峰高44.6米,是舊北京內城的中心,也是當時最高的地方。
8.鐘鼓樓:坐落在中軸線北端,鐘樓、鼓樓前后縱置,是明、清兩朝北京城的報時中心。鐘鼓樓始建于元代,因多次毀于火災,1984年國家撥款對鐘鼓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在城市鐘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時至今日,封建王朝雖已成過往,但祖先們規劃建設的中軸線,卻更加散發出古都古建筑特有的濃郁的藝術神韻,體味北京中軸線的大美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