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筑,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時期,于北宋及南宋境內的建筑,一如以往的朝代,繼承著前朝的建筑傳統。
宋代建筑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大轉變時期。規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為秀麗、絢爛而富于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臺,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為代表,流行仿木構建筑形式的磚石塔和墓葬,創造了很多華麗精美的作品。
宋代在政治、經濟、文化、手工業和商業方面都有發展,科學技術更有很大進步,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一時期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變得纖巧秀麗、注重裝飾。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臨街設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運輸、商店、橋梁等建筑都有了新發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完全呈現出一座商業城市的面貌。這一時期,中國各地也已不再興建規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組合方面加強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以襯托主體建筑,并大力發展建筑裝修與色彩。
裝飾上多用彩繪、雕刻及琉璃磚瓦等,建筑構件開始趨向標準化,并有了建筑總結性著作如《木經》、《營造法式》。數千年來,建筑智慧多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但關于建筑的文獻亦早已存在,在傳世的中國畫中描繪的建筑物也讓歷史學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筑的配搭。
宋朝的建筑文獻——《營造法式》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為后世朝代的建筑提供了可靠依據。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術專著。此書的頒行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建筑在工程技術與施工管理方面已達到新的水平。另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建筑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以掌管宮室建筑,使建筑技術的傳承更加系統。
宋代,中國經濟社會得到了一定程度發展,注重意境的園林在這一時期開始興起。中國古典園林重在寫意,融自然美與人工美于一體,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巖壑、花木等一同表現某種藝術境界。
宋代是中國古典園林創造的成熟期。以北宋東京為例,有關文獻所登錄的私家、皇家園林名字就有一百五十余個,此可見宋代園林建筑之盛。宋代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不僅數量超過前代,而且藝術風格更加細致、清新,詩情畫意更為濃郁,意境創造更加自覺。通過借景、補景等方式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較有代表性的宋代宮殿園林有山西太原的“晉祠”。
裝飾與建筑的有機結合是宋代的一大特點,宋代建筑從外貌到室內,都和唐代有顯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嫻熟的基礎上,著力于建筑細部的刻畫,不僅一梁一柱都要進行藝術加工,而且對于裝修和裝飾更要著力細致處理。格子門的一條門框可以有七八種斷面形式,毯文窗格的棱條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線腳。在彩畫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經過由淺到深、四層暈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極盡變化,生動活潑。
建筑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宋代是一個文弱而文雅的時代,其思想感情已有唐代的熱烈奔放而漸漸變冷從而收斂自己,猶如從崇拜旭日而轉為崇拜明月,從敢于面對噴薄之朝陽轉而遙望明寂之星空,顯得寧靜而沉濾。宋代的建筑風格也深深的烙上了宋型文化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