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彩畫,有著與壁畫、雕塑不同的表現技法,它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豐富了我國的繪畫遺產,它受多方面藝術影響,是獨立的、風格奇異的、中國固有的建筑裝飾藝術。
古建筑中的“雕梁畫棟”最初是為了實用,為了適應木結構上防腐防蠹的實際需要,普遍地用礦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敷飾在木結構上;后來逐漸和美術上的要求統一起來,變得復雜豐富,成為中國建筑藝術特有的一種方法。
所以木雕和彩繪,就是傳說中的“雕梁畫棟”,用來形容建筑的華美,是人們心中最奢華的居所。雕梁畫棟不是普通人家能有的,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來建造,所以,一座具有雕梁畫棟的宅邸往往會被沿用很多年。
我國古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木質結構,用梁架結構搭建出一棟建筑的最初骨架,然后是柱、梁、檁、枋、椽等木質構建。普通的民居注重實用,一般不會有太多的裝飾存在。但是人們對美還是有追求的,即便是普通的人家,只要經濟條件允許,總會雕刻上一些諸如花鳥、或者吉祥的圖案,更何況富有的家庭或者官用建筑了。
建筑木雕選材考究制作工藝繁瑣。木雕內容蘊含十分豐富,可以有龍鳳(當然,民國之前僅為皇家御用)、麒麟、魚、獅、猴、蝠,花鳥、神像、人物故事、生活場景、幾何圖案等。雕刻完成之后,有的會保持原色,有的會進行瀝金或者畫漆。顏色鮮艷的畫漆被運用到建筑中,有的還會進行彩繪等二次創作,或者直接在木質構件上進行繪畫。
北方建筑雕刻大氣傳神,南方雕刻細膩精致。南方建筑,偏重軒雕梁,木梁上整個雕繪戲文、圖案等。北方,側重于畫棟,表面用顏色涂繪彩畫,作為裝飾的主要手段之一。
南方文人多,讀書人多,他們追求顏色色彩不鮮艷,于是就把建筑裝飾,轉向了建筑雕飾,磚雕、木雕、不熾烈、石雕。即便有了彩畫,像蘇州地方彩畫、浙江彩畫,顏色一般比北方彩畫淡雅,紋式也纖細,大都以各種編織的錦紋、寫生的花鳥為主的裝飾。
總而言之,雕梁與畫棟,是我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遺產,代表著我們民族的審美情趣,蘊含著深厚的文史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與研究,把我國優秀的“工匠精神”代代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