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厚陵是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趙曙的陵墓。趙曙(1032—1067),原名宗實,后改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實。廟號英宗,謚號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圣宣孝皇帝。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宋英宗因病駕崩于福寧殿,享年36歲,殯于殿西階,廟號英宗,群臣上謚憲文肅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癸酉,葬英宗于永厚陵(今河南鞏義孝義堡)。

永厚陵位于鞏義市區宋陵公園永昭陵西北200米處,舊名“和兒原”的一塊高地上,陵園南北726米,東西320米,陵臺邊長56米,殘高16米,現存石刻56件,其中的“望柱”雕刻特別精美,它呈八棱形,每面都有精雕細琢的云龍紋,紋飾細如游絲,流動變幻,為宋陵石雕佳品。
永厚陵雖然是北宋皇陵中不起眼的一座,但是確實史料中關于帝王葬禮最詳盡的一座,北宋的一個官員李攸,曾經親臨英宗葬禮,對永厚陵的地宮,陪葬品有非常詳細的描述,比如提到了永厚陵是上下兩層的石地宮,埋葬了各種冥器以及英宗生前喜愛的一些古玩書籍。


眾所周知,帝王葬禮尤其是帝王地宮的情況,于歷代王朝都是皇家絕密。盡管諸如會要,官史,實錄等史料會對帝后陵寢做出一些描述,但是絕對不能是很詳細的,這等于給后代盜掘者提供第一手資料,但是李攸就將永厚陵大量的細節寫進了自己的筆記《宋朝事實》中,成為后代研究北宋中后期史實的重要資料,也成為了后代盜掘者覬覦永厚陵的出發點之一。


永厚陵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多次嚴重盜掘,現在陵臺上有多處盜洞,而且已經嚴重塌陷。在南宋史料中,曾經提到過南宋使臣出使金朝,路過厚陵的場景,明確提到了永厚陵的下宮為火焚后的場景,當時距離北宋滅亡不過十余年光景。
永厚陵下宮遺址目前被鞏義氣象站和其他單位占據,破壞比較嚴重,只能發現石獅一對。封土高度測量為8米,在封土的西側中間的位置,有一大洞。用測距儀測了一下,我的測距儀可測量18米,但是沒能測出洞的長度,說明這洞長度在18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