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大坑口村,大坑口古稱龍川。龍川胡氏宗祠是一處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胡氏家族祭祀祖先、議決族內大事的場所。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祠內雕飾精美,采用浮雕、鏤空雕和線刻結合等高超的技藝手法,飾以龍鳳吉祥、歷史戲文、山水花鳥、優美境地等圖案,有“徽派木雕術寶庫”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稱。
龍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發跡地--績溪,績溪古屬徽州,文風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龍川胡氏宗祠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朝紅頂商人胡光鏞的族祠,以山帶水,氣勢飛動,有"徽派木雕藝術寶庫"之稱,有關專家贊譽它是中國古祠一絕。
祠坐北朝南,前后三進,由影壁、平臺、門樓、庭院、廊廡、尚堂、廂房、寢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組成。宗祠的照墻距離門樓25米遠,龍川溪涓涓流于其間,門樓為二進七開間,歇山式屋頂,錯落有致,主次分明。房屋場基和廣場的場地、階揮、欄桿全用清一色的花崗石砌成。
前進是座22米寬的高大門樓,門樓前后兩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結構嚴謹,布局勻稱。梁面雕刻了各種精致的圖案:中間的前一根刻有“九獅滾球遍地錦”,后一根刻有“九龍戲珠滿天星”,兩旁木梁則刻有內容各異的歷史戲文。
越過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進(即正廳),乃是族長舉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徑166厘米的銀杏樹圓柱、柱基采用棗木刻成蓮花瓣托、架著大小54根冬瓜梁,結構為抬梁和穿斗式相結合,顯得威武壯觀。正廳的每根屋梁,兩端皆橢圓形梁托,梁托上雕刻著彩云、飄帶,中間分別鏤成龍、鳳、虎,檁上鑲嵌片片花雕,連梁鉤均刻有蟠龍、孔雀、水仙花、萬年青,仰首凝望,玲瓏別致。
正廳兩側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別具一格。兩側各10扇落地窗門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為主體圖案,花形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綻;有的亭亭玉立,隨風招展,有的平鋪水面,舒展如畫,無一雷同。更令人可愛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蕩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鳥翔藍天,魚潛水底,鴨戲碧波,還有蛙躍荷塘,鴛鴦交頸,把整個荷群畫面描繪得生動逼真,妙趣橫生……。
胡氏宗祠從空間布局上講究嚴謹均衡,靈活舒暢,各獨立的建筑“得景隨形”,又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龍川是一塊人杰地靈的寶地,胡氏宗祠是中國古祠的一顆“明珠”,它和黃山、西遞、宏村、呈坎等名勝一起,構成了一曲徽文化的優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