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是中國古代星宿名稱,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又名魁星閣,是為魁星而建的。
中國古建筑魁星樓的正殿塑著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仿佛是鬼的造型。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魁星樓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風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燦爛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關于魁星的傳奇故事
古代關中有一個秀才,名字已不可考。此人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丑無比,所以屢屢面試時落第。他長得丑陋,又有一臉麻子,一只腿還瘸了,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寫得實在太好了,終于被鄉試、會試步步錄取,一次次高中榜首。
到了殿試時,皇帝一看他的容貌和畫著圈上殿的走路姿勢,立馬心中不悅,皇帝帶著點戲謔口吻問道:“你那臉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覺得這人還機敏有趣,又問:“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
皇帝一下又驚異他的氣質非凡,接著問:“那朕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你說,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聞之大喜,閱讀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絕,龍顏大悅:“不愧天下第一!”于是欽點他為狀元。
這個丑怪文人的才學、智慧和非凡氣質,使他后來成為天界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半是“鬼”,照應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預示魁星才高八斗,也應在北斗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朱筆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所傳的“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筆不點頭”就來源于此。
所謂“獨占鰲頭”來歷是唐宋時,考中的進士,即登科者,要集體到皇宮迎榜,需站在皇帝辦公的皇宮大殿正面臺階下等候,而榮登三甲第一的狀元則站在臺階正中石板上大龜(鰲)或升龍的腦袋上,故稱“獨占鰲頭”。
而“魁星點斗”,民間工匠雕塑或繪畫魁星像時,刻意塑造成面目猙獰的模樣。它單足立于鰲頭之上,另一腳翹起,一手執筆,一手捧斗,寓意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星則因為有“魁為參首”之說,即含有魁首第一之意,因之要由魁星來點斗,點中那位應考士子,那位就“獨占鰲頭”。
古老的神話蘊含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千百年來,散布于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魁星樓無不是成為當地學子文人心中的勝地,也成為今天的學子們祈福勝地。
西安城墻魁星樓
距西安城墻南門城樓東側約667.5米處,建有一座祭祀主管文運之神——魁星的魁星樓。該樓初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后遭兵火所毀,清代雖有重修,遺憾的是未保留下來。
在科舉考試陜西鄉試中,咸寧縣學生員竟無一人中榜,使地方官員顏面無光。這時,陜西省行政長官左布政使高第作為“培風脈”,于是在咸寧縣學二門外建磚塔,供祭魁星像;又在縣學前南城墻“城頭巽位(東南方)”修筑魁星樓,經過9個月的修建,“魁星樓”終于建成。
樓是二層四角攢尖式,高五丈一尺(約合16.32米)。尖頂甍宇,重檐雕欄,華貴壯觀。自這座南城頭上的魁星樓建成后,不知是否因咸寧縣學有魁星高照,在歷次鄉試中再沒有發生過脫榜之事。
可惜的是明代在南城頭上所建的魁星樓,在民國初年的時候被毀。于是,西安市環城建設委員會1986年8月6日在原址上蓋了現在這座“魁星樓”。
高考已結束,愿高考學子們都能夠金榜題名,獨占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