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作為東部沿海港口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潮文化”的發(fā)祥地,素有“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的美譽。在廣東就有這樣一句口口頭語,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潮州不僅有著豐盛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村古鎮(zhèn)古建筑也頗多,其中龍湖古寨,位于韓江中下游之濱的始建于南宋時期,2012年11月龍湖古寨入選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古寨內(nèi),祠第無數(shù),庭院深深,體大底實,屬國寶級古建筑群。
龍湖古寨的整體布局整個村子結(jié)構(gòu)講究,是先人按照九宮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龍脊”,加上該寨四周韓江水、池塘湖水環(huán)繞,因而得名“龍湖”,在整個古寨內(nèi),直街東面有三條街,西門有六條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
散落在各個街巷中,有很多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進、十進之深,光是從小巷的門頭看,就有著古色古香的典雅。今留有五十余座,不僅建的多而且敢于破除藩籬,尊師重教,設(shè)“先生祠”;重義行孝,建“阿婆祠”。
龍湖寨為多姓聚居之地,頂峰時期72姓,今余21姓,在中國的村落里是十分罕見的。舉士多,史載進士、舉人一百多人,高居華南列村之首,惜經(jīng)“破四舊”,后可細考究者僅五十有三,其中最著名者當(dāng)屬“因直言不諱而被下壓名次”的冠軍型探花姚宏中。
府第祠堂多,今留有五十余座,不僅建的多而且敢于破除藩籬,尊師重教,設(shè)“先生祠”;重義行孝,建“阿婆祠”。書院、書齋多,目前仍可尋得蹤跡的就有三十余處,如“讀我書屋”、“芥舟書齋”、“友竹居”、“梨花吟館”、“抱經(jīng)舍”、“蘭后齋”、“津南別墅”、“雨花精廬”等。書齋名字可謂各具意蘊,別有情趣。
龍湖古寨學(xué)田多,潮州地處省尾國角,古時進京趕考一路坎坷兇險,沒錢拉倒,還好該村有錢,光龍湖書院就有學(xué)田736畝(明朝)。古寨內(nèi)的建筑風(fēng)格多樣化,寨中尚保存著少量線條洗煉的宋式建筑構(gòu)件,大量帶簡約風(fēng)格的明式建筑,華貴尚美、精雕細刻的清式建筑,帶太平洋彼岸裝飾風(fēng)格的僑眷建筑。
這些建筑既體現(xiàn)了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不同建筑風(fēng)格,又薈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繪、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間工藝精華。
龍湖寨從宋至今,經(jīng)歷了千年歲月的滄桑變遷,時光荏苒,世代生活在古寨內(nèi)的人們,還在沿襲著祖輩的生活習(xí)慣,他們習(xí)慣這樣緩慢的生活節(jié)奏,一個千年的故事,古色古香的老宅,遺落著宋代先人的如煙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