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這個節日是由西方引入的“洋節”,誕生于1910年的美國,如今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在這一天過“父親節”。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父親節,但是百善孝為先的孝文化中父親有著至高的地位,很多節日父親都是主要的角色,其中對父親的稱呼多達36種,借此機會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古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你所知道的有幾種?
【無前綴的稱呼方式】
阿父
《南史 謝誨傳》:“女為彭城王義康妃,……誨女(誨誅)被發徒跣與誨訣曰:‘阿父!大丈夫當橫尸戰場,奈何狼藉都市?’”
阿伯
對父親的一種口語稱呼。清人梁章鉅《稱謂錄一方言稱父》:“吳俗稱父為阿伯”。
阿公
對父親的方言俗稱。
阿耶
清代著名小學家錢大昕《恒言錄三稱父曰爺》條云:“古人只用耶字。……《木蘭詩》‘阿爺無長男’、‘卷卷有爺名’,本當作‘耶’字。”
阿翁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示兒》詩中有“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陸游自指,而非稱呼他人之父。
阿爹
《續古文苑 二十 漢 戴良 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傷。”
阿瑪
這是女真人對父親的口語稱呼,在看清代特別是滿洲人的小說或者電視劇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叫法。
【以“家”為前綴】
這類稱呼主要用于和別人說話時稱呼自己的父親,有自謙的意味。
家父
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
家君
既用做對自己父親的稱呼,也用做對別人父親的稱呼。
家大人
清代著名的小學家王引之在他的著名著作《經義述聞》里每一篇的開首都要冠上一句話:“家大人曰”,“家大人”,即王引之稱呼自己的父親。
家嚴
清陳夢雷《絕交書》:“先慈恐不孝激烈難堪,遣人呼入。家嚴出,以婉詞相諷。”
家尊
稱呼別人的父親。
家翁
《晉書?山簡傳》:“簡曰:‘家翁乘鶴業三載。’
家公
對自己父親的稱呼。
【以“先”為前綴】
這類稱呼一般用于稱呼自己死去的父親。
先父
對自己死去的父親的稱呼。
先君
裴松之注引《吳歷》曰:“先君(即指孫堅)與袁氏共破董卓。”也用做對別人死去父親的稱呼。
先府君
對自己死去的父親的稱呼,兒子給父親寫行狀,一般也用這樣的稱呼。
先考
這種說法不用于口語,一般在祭文、靈位或者碑文中出現。也用于稱呼別人死去的父親。
先人
對別人死去父親的稱呼。
先子
女子對丈夫死去父親的稱呼。
先舅
女子對丈夫死去父親的稱呼。
先君子
對自己死去的父親的稱呼。
先夫子
對自己死去父親的稱呼。
先公
對自己死去父親的稱呼。
先帝
現在皇帝對死去的上一代皇帝的稱呼。
先卿
古代君主對臣子已經死去父親的敬稱。
先嚴
對死去父親的敬稱。
【以“老”為前綴】
這類稱呼一般用于子女稱呼父親,表示一種親昵。
老爺子
對父親的方言稱呼。老舍《駱駝祥子》:“‘也不是我說,老爺子,’她撇著點嘴說,‘要是有兒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錯投了胎。’”
老公
此說見于《南北史續世說》。
原文為:“高昂兄弟并劫略。其父次同語人曰:‘吾四子皆兇狠,我死后有人與我一楸土耶?’及次同死,昂起大冢。
對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壓,竟知為人否?’”老公即是高昂對他父親高次同的稱呼,相當于現在的“老頭”。
老太爺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尊稱別人的父親(也對人稱自己的父親或公公、岳父)。”
老子
對父親的方言稱呼。
老爺
封建社會大家族里對自己父親的稱呼。
老爹
兒媳婦對公公的方言稱呼。
老大人
對別人父親的敬稱。
老父
對人稱呼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