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的一天,戲迷鄭林生在習慣性地把電視調到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時,立刻感到眼前一亮,京劇大師葉少蘭版的《西廂記》他看過多次,但這次的《西廂記》唱腔之優美、服裝之艷麗、舞臺之華美、表情之清晰,都是前所未見的。鄭林生和老伴兒津津有味地看到結束。
據央視統計,那一期節目全國有超過500萬觀眾收看。而觀眾們不知道的是,為了這部在電視上播出的《西廂記》,葉少蘭等京劇表演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有的段落僅一個表情就反復錄了20遍。葉少蘭說:“‘像音像’就要這么做,它不像演出,我們演一遍或者普通的實況錄像錄一遍就可以了,‘像音像’必須要留得下、傳得出,要對京劇藝術的歷史和繼承弘揚負責。高標準、嚴要求,永遠是‘像音像’工程的主題。”
所謂戲曲“像音像”工程是指選取當代戲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劇目,采取先在舞臺取像、后在錄音室看像錄音、再由演員本人為自己的錄音配像的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反復加工,留下最完美的藝術記錄。
強大的演員班底、先進的錄制設備、嚴格的藝術標準使戲曲“像音像”工程堪稱是中國當代戲曲界一次最高水平的集結。據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介紹,首批參與“像音像”工程的演員102位,基本都是從60歲以下的文華表演獎和梅花獎獲得者中優中選優遴選出來的;首批入選劇目127部,全部是名家的代表作。葉少蘭說,之所以規定60歲以下,是因為有些演員已經快到了演出的“臨界點”,再不抓緊時間錄制,演員就要過了演藝生涯的最高峰。而“像音像”就是要把演員的巔峰狀態保留下來,把最美的唱腔、表演、服裝、舞美等完整地呈現給觀眾。
為了保證進度,目前文化部在天津和北京建立了兩個攝制基地,上?;卣诜e極籌建中。截至目前,天津基地已經錄制了53部劇目,其中含8部評劇,在央視播出了38部。
“京劇之所以是國粹,第一是講究”
錄制“像音像”所遇到的挑戰之多,令習慣了劇場演出的演員們大感意外。就拿化妝來說,在劇場演出,化妝通常很濃,色彩也要嚴格按照傳統力求準確。但用攝像機錄制時,參演者們發現如果按劇場演出,畫出來的妝顏色太重、太夸張、不自然。燈光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有的服裝在燈光之下顏色發生變化,白蟒變成灰蟒,紅蟒變成紫蟒;有的旦角頭上的鳳冠很大,在燈光之下,演員臉上全是陰影……諸如此類問題都是劇場演出時所沒遇到的。
嚴苛的錄制過程使眾多參演者由衷感嘆“再熟的戲也有改進提高的空間”。王冠麗是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團長,《珍珠衫》是白派的看家戲,王冠麗至少演過150場,但就是這部“熟得不能再熟了”的劇目,前前后后錄制了半年多。王冠麗說:“這次錄制‘像音像’,我們發現自己創的唱腔與小白玉霜原來的唱腔比較還有很大差距,可見這么熟的戲同樣也要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唱腔,認真排戲。在我們終于摸索出方法時又發現錄的音并不滿意,不能代表目前的水平。當時一直反復錄音,身體吃不消了,明顯氣息不足,結果又重新補錄音。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一定要在演員身體好、精力充沛的時候錄音,特別是重點唱腔更要精益求精,否則欲速則不達?!?/span>
重慶市京劇團團長張軍強自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但他說通過錄制“像音像”,自己對“完美”二字的定義要更新了。每件樂器都是單軌錄制出來的,每一個演員的錄音也是單軌錄制,有一點瑕疵都能聽出來。不像以往錄音都是混錄,不仔細聽是聽不出來的。而且演員無論是唱腔還是道白,慢一點或者快一點都不行,必須嚴絲合縫。每一天的錄制不管是錄音還是錄像,錄制中心的藝術總監都是全程緊盯,一個音一個動作沒做好不夠完美都會被叫停,反復錄制,直到呈現出最好的結果才能過。
葉少蘭說:“京劇是綜合藝術,不是說我們把身段唱念錄好了,把技巧錄好了就行,方方面面都要合乎這出戲的要求和標準,要把京劇每一個方面的精華和標準都反映出來,絕不能馬馬虎虎。京劇被稱為國粹,國粹的第一體現就是講究,處處講究。‘像音像’必須做到講究。比如每一個行的基本功和表現形式連腳步都不一樣,穿蟒的這么走,穿靴子的那么走,都分得很清楚的。小時候我們在戲校光練走腳步走一年半?!褚粝瘛貏e注意這個標準,不能湊合著錄下來就完了,那樣沒價值?!?/span>
用經典迎接戲曲的春天
把教科書一般的經典之作留給世人,使京劇等中華傳統戲曲的精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是戲曲“像音像”的宗旨。
“為什么戲曲要搞‘像音像’?”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劉連群認為,這跟戲曲本身綜合藝術的特點和傳承方式有關。戲曲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動態傳承。要靠老師口傳心授,但是口傳心授又是不夠的?!盀槭裁??因為一代人不可能把上一代人所有的藝術,包括精密的處理、精妙的神韻,各個方面百分之百完整無缺地傳下來,這是不可能的。條件不同,理解不同,感悟不同,傳承的過程就是流失的過程。在這個時候能不能忠實全面完整地把前輩大師的表演,鮮活地立體地再現出來就非常重要了。過去沒有這個條件,只有唱片和錄音,電影也只收錄了部分藝術家的身影?,F在技術條件具備了,我們當然要抓緊時間完整記錄下來。”
在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看來,中國戲曲學院是戲曲“像音像”工程最大的受益者。他說,作為培養戲曲人才的最高學府,“音配像”工程和“像音像”工程的成果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定會深刻地影響戲曲人才培養的基本走向、基本配置和基本定位?!坝媒浀鋪砼嘤嗄耆说某砷L,用現代的經典決定青年人未來的形象、面貌,這可能就是‘像音像’工程人才培養特殊的價值?!卑蛨D說。
今年春節期間,石家莊市京劇團去邢臺農村演出。漫天大雪,寒氣逼人,但臺下的觀眾說,我們剛在電視上看了你們的“像音像”,還想看看現場,看看一樣不一樣。一席話聽得副團長趙玉華心里暖暖的,因為“像音像”版《勘玉釧》是由她主演的。臺下的觀眾熱情高漲,聚精會神地觀看,沒有一個人提前離開,臺上的演員也深受鼓舞,臺上臺下如火的熱情融化了滿天飛舞的雪花。
趙玉華說,“像音像”版《勘玉釧》在央視播出后,她的手機微信短信就不斷,各方的贊揚和鼓勵令她心更熱了,更有信心了。她說:“有國家鼓勵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優惠政策,有這么好的戲迷觀眾厚愛,有這么好的領導專家支持,相信在全國兄弟院團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京劇事業一定會迎來更加嶄新的春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