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杭州歷史建筑中所蘊含的文化,對杭州本土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經過前期市、區兩級住保房管部門對中山南路——十五奎巷進一步深挖南宋文化。近日,以南宋時期風格為主基調,與歷史文化街區傳統“瓦肆”風貌相協調的“瓦肆民俗學院”開放。
“瓦肆民俗學院”包括了城隍書院、瓦肆百老匯、養生坊等多處特色建筑。
其中,城隍書院設有古井研究會、坊巷說書會、書畫交流、中國棋藝、文學大講堂等欄目,以“尋根”為主題,為居民講述坊巷傳說、歷史典故,以及社區內所生活過的文人墨客、名家名士,讓年輕人了解社區的歷史文化,在學習中尋找自己的文化根源。
瓦肆百老匯包含曲藝雜壇及民俗技藝兩個學科,重點展示南宋時期古法手工藝,將培訓和體驗融為一體,力爭還原南宋時期繁華的古街風貌和傳統業態。
養生坊則以教育、閱覽、心理咨詢、古法養生等功能為主,給居民提供圖書閱覽,特別是南宋時期文化的書籍,向居民展示南宋時期的家訓家風。



(十五奎巷實景圖)
近年來,杭州通過開展建立老房子數據庫、搶救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逐步形成了以文脈保護、民生改善與城市有機更新融合發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的“杭州范例”。
位于紫陽街道的中山南路——十五奎巷歷史文化街區在杭州市、區兩級住保房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其保護整治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形成了以南宋文化和二十三坊巷為文化背景,集旅游、美食、居住、商業、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街區,眾多歷史建筑、文保單位及歷史文化遺跡也得到了全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