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傳下去,讓文化火起來。今晚,“我愛非遺·暑期第一課——閩侯縣非遺傳承課堂”將在閩都民俗園開課。閩侯喜娘、閩侯南少林詠春拳、青口舞獅、閩劇等十余項閩侯非遺項目傳承人將悉數到場,150名小學生將現場拜師學藝,成為“小小非遺傳承人”。此次活動由閩侯縣人民政府主辦,閩侯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閩侯縣文化館、閩侯縣博物館、福州日報承辦。
據了解,參與此次活動的小學生均通過公開招募,儀式感十足的拜師禮后,他們將由專業老師現場教學“非遺這么潮”課間操。
作為重頭戲,“暑期第一課”非遺微課堂將推出扇面臨摹、剪紙教學、閩劇臉譜涂繪、閩侯南少林詠春拳術等7個課堂。小小傳承人分組參加不同的非遺微課堂,當場完成屬于自己的非遺作品或非遺表演。
此外,為豐富課堂氣氛,讓更多市民了解閩侯非遺,現場設置了青口舞獅、龍嶼提線木偶表演、喜娘民間習俗展示等非遺表演。同時,兩條巨型閩侯龍舟還將“駛入”現場,市民們可以發揮想象力,為龍舟上的閩侯非遺文創形象底圖上色,實現閩侯非遺與國潮文創的跨界結合,擦出新火花。
此次活動是閩侯縣文化館今年開展的非遺展示體驗活動之一。早在今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該縣就通過一系列傳承閩都文脈、增強文明自信的文化活動,為市民呈現了一場美妙的文化大餐。下半年,閩侯縣文化館還將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吸引更多群眾,特別是學生走近非遺、關注非遺、傳承非遺,除今晚開班的“我愛非遺·暑期第一課”外,暑假期間的非遺暑期課堂,將持續開展閩侯非遺傳統手工技藝類和傳統表演類項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