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我國著名文物保護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甘肅省第八屆政協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原參事,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李最雄先生,因病在蘭州逝世,享年78歲。
李最雄先生是我國第一個文物保護領域的博士、古代壁畫和土遺址科技保護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李最雄先生1941年生于蘭州,1964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化學系,1991年獲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保存科學博士學位。歷任敦煌研究院保護所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兼任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遺址保護協會執行理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古遺址保護與加固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石質文物保護委員會委員、臺南藝術大學古物保護所教授等。1992年獲文化部優秀專家榮譽,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2006年獲“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李最雄先生一直從事古遺址保護研究,工作在文物搶救性保護的第一線。他畢生致力于絲綢之路石窟壁畫顏料穩定性及變色、砂礫巖石刻風化機理及防風化加固材料、砂礫巖石窟巖體裂隙灌漿材料、古代建筑土遺址保護加固等研究,在石窟寺和土遺址病害機理及防風化加固研究,古代壁畫空鼓加固等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就,為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所取得的大量創新成果對國際同行有極重要的指導及參考作用。
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56年來,他帶領敦煌研究院保護團隊在古代壁畫、石窟寺、土遺址保護領域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40余項,負責完成西藏三大寺、交河故城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項目5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11部,授權技術專利30余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0余項。在多所高校擔任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了2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通過研究項目和工程實踐,為我國文物保護領域培養出了一批領軍人才,打造出了國內一流保護團隊,在巖土質文物保護領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面對豐碩的成果,他不驕不躁,長期堅守在戈壁荒漠,視文物保護事業為自己的生命,為我國文物保護事業和人才培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李最雄先生將永遠活在莫高人的心中,激勵一代代莫高人堅守初心,將“莫高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力量,砥礪前行,為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弘揚事業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