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彩繪散樂浮雕:大音希聲傳唱唐韻風流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9-07-08 15:40:47  來源:河北新聞網
核心提示:著名的石雕之鄉曲陽,盛產優質的大理石材,石雕藝術源遠流長,歷代皆有佳作。1995年,西燕川村附近發現五代時期大墓,出土兩件精美的漢白玉彩繪浮雕作品,內容分別為散樂與奉侍,雕刻技法精湛,人物形象生動,頗具大唐傳統風韻,被考古學和美術學界公認為古代雕刻藝術的優秀之作。

  著名的石雕之鄉曲陽,盛產優質的大理石材,石雕藝術源遠流長,歷代皆有佳作。1995年,西燕川村附近發現五代時期大墓,出土兩件精美的漢白玉彩繪浮雕作品,內容分別為散樂與奉侍,雕刻技法精湛,人物形象生動,頗具大唐傳統風韻,被考古學和美術學界公認為古代雕刻藝術的優秀之作。



  山腰間的五彩洞室


  西燕川村位于曲陽縣城西北30公里處,屬于低山丘陵地帶,村西有一座海拔600余米小山,當地傳說山上有古墳墓,因此被稱作墳山。


  1994年夏天,墳山山腰間突現盜掘深洞,后經查實是一座古代大墓被盜挖,當地文物部門隨即對古墓進行現場保護。1995年,考古人員對這座大墓進行了正式清理,墓內隨葬文物因盜掘已幾近一空,但墓壁存留了精美的壁畫和石雕藝術作品,因而在古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古墓位于墳山南坡中腰,坐北向南,北依山峰,南望山谷。現存地面已無墓丘痕跡,只見山石裸露,雜草叢生。但據調查,古墓之上的地表原本建有封土丘,后來遭人為破壞夷平。古墓的地下結構非常堅固,屬于大型方形石室墓。墓室空間巨大,通長12余米,寬近5米,高4米左右,分前、后雙室,兩側并附帶小耳室,墓壁及券頂均用長方形或方形石塊壘砌,表面用白石灰抹平。


  根據墓內出土的墓志銘,墓主名王處直,生前跨晚唐與五代后梁兩個朝代。唐時任易、定、祁等州節度使,后梁時又加封北平王,駐守今易縣到定州一帶,實質上屬于割據一地的地方軍閥。王處直死于923年,次年葬于曲陽仰盤山(即今墳山)。因此,西燕川大墓的年代非常明確,屬于五代后唐初年,考古學者名之為“五代王處直墓”。


  王處直墓的最大特色是壁畫與石雕藝術。墓室四壁及頂部繪滿彩色壁畫,頂部的內容為天象與星辰,四壁則為侍者、山水、花卉、花鳥、云鶴等。引人矚目的是在甬道兩側、前室四壁及后室側壁,原本鑲嵌有18塊漢白玉石雕,其中盜墓者盜走10件(追回2件),考古發掘時存留8件。這些石雕作品包括甬道的武士、前室的十二時辰、后室的奉侍和散樂等,均為著色彩繪的浮雕。前室四壁所嵌入的十二時辰浮雕,與頂部的天象圖緊密毗連,構成一幅天象與時辰渾然相合的天文圖。這種設計雖源于唐代墓葬傳統,但將石雕像嵌入墓室與壁畫相結合的方法,應是五代時期本地域墓室藝術的創新。


  該墓的壁畫內容與石雕形象相互配合,平面圖像與立體浮雕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奇特的造型藝術形式。由王處直墓墓門進入墓室,但見四壁繪畫斑斕華麗,其間嵌入的浮雕栩栩如生,兩者交相輝映,恰如一間五彩洞室,更似一條絢爛的畫廊。



  彩繪散樂浮雕


  王處直墓分前、后兩室,后室主要放置墓主棺槨。后室的四壁繪有壁畫,其中東、西兩壁的前段下部,各鑲嵌一塊漢白玉彩繪人物群像浮雕,東壁浮雕的內容為奉侍,西壁浮雕的內容為散樂。兩塊浮雕均呈長方形,規格亦相同,長136厘米、高82厘米、厚17-23厘米。奉侍人物浮雕主要反映日常侍奉之場景,侍女們或持瓶托盤,或捧盒執扇,發型多姿,衣著飄逸,儀態溫淑嫻雅。散樂人物浮雕則突出表現伎樂場面,樂女們吹奏彈撥,節奏韻律猶聞其聲,生動再現了古代音樂藝術之實況。因此彩繪散樂浮雕不僅成為王處直墓的標志性文物,同時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經典之作。


  彩繪散樂浮雕群像,共計15個人物,其中樂女13人,分列為前后兩排。前排5人,由右至左依次所演奏的樂器為:箜篌、箏、琵琶、拍板、大鼓等。后排7人,其中右端第一人似為指揮,其次由右至左依次所演奏的樂器為:笙、方響、答臘鼓、篳篥、橫笛等。樂女群像均作立姿,頭飾高髻簪花,面部豐腴圓潤,身著披帛長裙,儀態飄逸優雅,演技嫻熟端莊。整體群像宛若一幅伎樂現場的影像截圖,眾樂女樂感韻律一致,神態沉靜專注,悠揚樂聲猶在耳旁。


  彩繪散樂浮雕的整體設計精巧,群像構圖疏密得當、錯落有致。樂女造型既注重演奏姿態與樂器配合的伎樂之容,又生動描繪勾勒出樂女們的雍容華貴之貌。樂女群像不僅是盛唐以來音樂藝術的真實寫照,也是權貴豪門奢侈生活場景的一個側影。


  在雕刻技法方面,彩繪散樂浮雕有不少創新之處。在構圖設計上,將樂女形象作寫實描繪,又把群像作整體浮雕,猶如一幅完整的寫實繪畫。在雕刻技法方面,采用多層次的高浮雕,立體感突出,線條與塊面結合巧妙,粗細疏密得當。人物面部精雕細琢并磨光,手肘姿態準確精細,而衣裙部分則疏放勾勒。浮雕雕刻完工后,根據不同部位再施以各色彩繪。雕刻線條塊面與五色彩繪相得益彰,樂女群像生動傳神,極具動感與情態。


  王處直墓出土的彩繪散樂浮雕,無論是整體設計與表現內容,還是雕刻及裝飾技法,在唐代至五代的石雕藝術中均屬上乘經典之作。



  王處直的清譽


  墓志銘對王處直的生平作了簡要記載。王氏家世顯赫,唐朝末年,王處直兄長王處存擔任義武軍節度使,駐守易、定等州。900年,王處直接替其兄職位,繼任義武軍節度使,成為河北地區很有實力的軍閥。907年,唐朝滅亡,后梁建立。王處直歸附后梁,繼續擔任義武軍節度使,并被加封北平王,易州、定州一帶成為王處直的割據地區,具有很強的獨立性。921年,王處直主動退位讓賢,將節度使之位傳于養子王都,自己則退隱養閑,吟詩賞景,寄情山林。923年,王處直去世,年六十一。墓志銘的文末對王處直評價說:“公素尚高潔……公之清譽,千古一賢矣!”


  按照墓志銘的說法,王處直似乎性情高古,自愿讓位于王都。據此,再觀察王處直墓內的壁畫與浮雕內容:四壁的山水、樹石、云鶴、花鳥,室頂的日月星辰天象,后室的奉侍與散樂等享樂場面,很似王處直所希求的清雅退隱環境。但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在《舊唐書》《舊五代史》等史籍中,關于王處直卻是另外一種記載。921年,王處直與長子王郁合謀抗敵事宜,并允諾將來傳位于王郁。王都得知此事后,憤而不平,將王處直囚禁,并捕殺其子孫及部下,繼而代王處直之職位。兩年后,王處直憂憤而死。因此,墓志銘所載,當存在多處隱諱之偽辭。究其原因,墓志銘的執筆者系王都的親信,當然要為尊親者諱恥。而且,王處直墓的建造,也應是在王都的主持下完成的。


  王都自幼被王處直收養,頗受溺愛,成年后又被委以重任,位居節度副使。但終因爭權奪位,父子反目,王處直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王都負責處置后事,為養父修建了豪華的墓室,并命人撰寫了歌功頌德的墓志銘。王都如此所做,難道是內懷愧疚、良心發現之舉?因無可靠確鑿的歷史記載,對于王都的真實動機,只能略作一些推論。比較合乎情理的可能性大致是:王都妥善處理王處直后事,完全是出于維護自己的地位和聲名之需。


  王都的成長與權位完全來自于養父王處直的栽培,離開這一背景將如無本之木。即使在王處直已死、王都順利繼任節度使之后,仍舊需要王處直的背景和影響。因此,王都便將自己裝扮成王處直合法繼承人的形象,隆重為養父舉行葬禮,修建高規格墓地,以此掩人耳目、塞人口舌。墓志盛贊王處直的清譽,實質上就是彰顯王都的賢明。如此這般,不僅能博得孝道之嘉名,還可騙取輿論方面的擁護。此外,王都在心底很可能還存在另一個隱情:借高規格葬禮來安撫冤死的鬼魂,以化解對己身不利的影響。簡言之,就是將喪葬事宜世俗功利化,名為死者之榮,實為生者之利。這也是當時流行的社會心理和葬俗之制。


  不管王都出于何種動機,一個客觀的結果是:王處直的墓室建造華麗,裝飾有精美的壁畫和石雕。王處直長眠在五彩斑斕的石室洞窟內,身旁兩側分別是彩繪奉侍和散樂浮雕,侍女們恭敬服侍,樂女們優雅取悅。王都的初衷或許是安撫養父不安的魂魄,讓他在另一個世界靜心享樂,但未料如此則將珍貴的壁畫與石雕藝術佳作傳之于今世。這一結果,應該算是王處直身后最大的聲譽,而非王都假意吹捧的所謂清譽。


  大唐余音與大宋先聲


  以彩繪散樂浮雕為代表的王處直墓壁畫與石雕,是五代時期繪畫和雕刻藝術的經典佳作。但如果從墓主生平經歷、墓葬形制及葬俗、壁畫內容及風格、石雕形象及技法等方面一一細究,王處直墓的壁畫與石雕藝術,具有濃厚的大唐風韻,應屬于晚唐藝術范疇的典范作品。


  王處直原本晚唐重臣,大半生為唐皇室服務。王處直的養子王都,也是成長在晚唐時期,深受大唐文化熏染。王處直下葬時,唐朝滅亡已經十七年,當時正值后梁甫滅的后唐初年。但無論后梁還是后唐,其建立者均是晚唐舊臣,其所傳承的文化還是以大唐文化為主體。因此,王處直墓的建造時間雖在后梁與后唐之交,但無疑是在晚唐文化的環境里完成的。這一點在墓志銘里最為突出,志文不僅開篇即稱“大唐”,并繼續沿用唐昭宗的年號“天祐”。由此說明,王都遵守了王處直生前的意愿,仍將其定位于唐臣。


  在主觀的思想意愿和客觀的文化環境相互影響下,王處直墓室的設計完全沿襲了晚唐的傳統風格。墓室形制為前后雙室并附帶耳室,四壁及頂部滿飾五彩壁畫,內容也是晚唐盛行的天象、云鶴、花卉、奉侍、伎樂等,尤其是侍女和樂女等人物的形象,既雍容華貴,又豐腴圓潤,當是典型的唐風遺韻,可稱得上是大唐余音綿長悠遠。


  然而王處直墓室壁畫與石雕藝術的價值與意義,絕不僅僅限于傳承唐風遺韻,其最突出的亮點是創新,并因此開創下一個時代即宋代墓室藝術的先河。最大的創新之處就是將漢白玉浮雕像嵌入墓室四壁,并將其與壁畫內容毗連,壁畫之中含有雕刻,雕刻之側關聯繪畫,兩者互相襯托并融為一體,因此成為獨特的復合型造型藝術。墓室前室的十二時辰浮雕與天象圖相連,象征日月星辰與時光的流逝。后室的奉侍和散樂浮雕與花鳥樹石圖相襯,刻意表現奢華愜意的日常生活。而奉侍與散樂群像,由于浮雕藝術的自身特點,使得侍女與樂女的形象遠較壁畫更顯得立體感突出,栩栩如生恰似身臨其境。這種新穎的墓室藝術形式,顯然與曲陽一帶豐富的大理石資源和悠久的石雕藝術傳統相關,應是石雕之鄉的傳統藝術氛圍,醞釀滋生了將石雕與繪畫融合為一體的復合藝術新形式。


  王處直墓的石雕具有兩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即浮雕群像和著色彩繪。奉侍和散樂石雕均屬于高浮雕群像,其整體設計猶如一幅繪畫,需要總體構圖與層次配合,而將浮雕技法用于表現人物逼真形象并酷似于繪畫,確屬于一種精妙高超的藝術創造。在雕刻完工后,漢白玉浮雕又著色加飾了彩繪,使得雕像既完全類似繪畫,但又優于繪畫而具有凸顯的立體感。這種彩繪浮雕人像,正是宋代流行的彩繪磚雕人物的先聲。因此,以彩繪散樂浮雕為代表的五代王處直墓室藝術,既上承大唐遺韻,又下啟大宋先聲,當之無愧是古代繪畫與雕刻藝術的經典之作。

 
標簽: 彩繪散樂浮雕

本文標題: 彩繪散樂浮雕:大音希聲傳唱唐韻風流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7688.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东方市| 称多县| 婺源县| 无极县| 黎川县| 珲春市| 花莲县| 孝昌县| 宁河县| 宁德市| 临泉县| 屏东县| 容城县| 嵊州市| 和静县| 望都县| 库车县| 巧家县| 高州市| 青铜峡市| 泽库县| 英吉沙县| 万载县| 吴川市| 太保市| 澄城县| 嵊州市| 梁山县| 田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邑县| 安溪县| 潞西市| 板桥市| 兰坪| 湖南省| 南澳县| 大田县| 舒兰市|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