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結構為主要結構形式,梁架結構的構架形式最常見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結合式。除了抬梁式、穿斗式和抬梁穿斗結合式的木構架外,還有兩種木構架形式就是干欄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規模大小、平面組合、外觀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結構類型與材料特性的制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先介紹下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架構的區別。
首先穿斗式與抬梁式是我國木構建筑的兩種主要結構體系。下面依次介紹穿斗式與抬梁式的概念:
穿斗式木架構:
穿斗式結構的主要特點是整體結構的高度完整性,沿房屋的進深方向按檁數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檁,檁上布櫞,屋面荷載直接由檁傳至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橫向貫穿起來,成一榀構架。每兩榀架構之間使用斗枋和纖子連在一起,形成一間房間的空間構架。
檁:是架在梁頭位置的沿建筑面闊方向的水平構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將屋頂荷載通過梁而向下傳遞。檁的名稱隨其梁頭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稱檐檁,在金柱之上的金檁,在中柱之上的稱脊檁。
穿枋:穿枋是在進深方向上穿透柱身。
斗枋:斗枋用在檐柱柱頭之間,形如抬梁構架中的闌額。
榀:量詞,一個房架稱一榀。
穿斗式優點:木構架用料小,整體性強,抗震能力也較強。
穿斗式缺點:柱子排列太密,只有當室內空間尺度不大時(如居室、雜屋)才能使用。
應用:多用于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架構:
這種構架的特點是在柱頂或柱網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或木塊,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鄰屋架間,在各層梁的兩端和最上層梁中間小柱(脊瓜柱)上架檁,檁間架椽,構成雙坡頂房屋的空間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過椽、檁、梁、柱傳到基礎(有鋪作時,通過它傳到柱上)。
抬梁式優點:可采用跨度較大的梁,以此減少柱子的數量,取得室內較大的空間。所以適用于宮殿,廟宇等建筑。
抬梁式缺點:木材用料大,適應性不強。
應用: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這種結構方式。
以上就是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架構的優缺點以及應用上的區別。希望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家了解古建筑木架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