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該劇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大唐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宏大華美的畫面和精良的拍攝制作,動不動就是長鏡頭,儼然一部大唐版的“反恐24小時”!
雖然是歷史懸疑劇,但是劇中對盛世長安的風貌還原,分分鐘撩動著觀眾心中的盛唐情結。從服飾、禮儀到點心、器物,都是滿滿的硬核知識點。其中,被譽為“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何家村窖藏,出現在了電視劇的第六集。劇中張小敬找葛老尋求狼衛的線索時,葛老提到了何家村埋藏的金器是世上最美的東西!
現實中,位于西安的何家村確實出土了一批唐代金銀器。
“何家村”,相信不少人聽到這個名字,都會以為只是個尋常的村落。千萬別被這個樸實的名字騙了!何家村是唐朝長安城的興化坊,靠近皇城附近,是當時王族貴戚和達官顯要居住的黃金地段。
1970年10月5日,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正在施工,挖地基挖到深約0.8米處,一個民工的鐵鍬突然碰到硬物,扒開土層一看,原來是一個陶甕,一開始大家也沒在意,畢竟這是“地下皆文物”的西安啊!
可是打開陶甕一看,眾人驚呆了,里面裝了滿滿的金杯銀碗,在陶甕的不遠處,還有一個銀罐,里面也全是金銀器。
隨后挖掘出的第二個陶甕,和第一個大小相同,同樣裝滿了金銀器物,其中還有一件鑲金獸首瑪瑙杯。
經統計,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等。其中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的有3件,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
如此神奇的村莊,如此重磅的發現,真叫人咂舌!何家村也因此榮獲“文物史上最牛村子”的稱號!
江湖中戲言:“一個何家村,可以買下半個香港!”作為“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何家村考古發現的寶藏,僅黃金、白銀和玉帶就值3830萬錢,什么概念?據專家推算,相當于15萬男丁一年向唐朝政府交納的租栗。
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自1970年在這個神奇的村莊出土后,將近30年悄無聲息,基本上藏之高閣,秘不示人。直到200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何家村窖藏終于集體在北大展覽。
這批出土文物中,數量龐大的金銀器顯然是最引人注目的。經實測,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總重達298兩,銀器總重3700多兩,再外加十副玉帶,它們的總價值在唐代大約折合黃金900至1000兩,銅錢3830萬錢。
自古以來,金銀就被視為財富的象征,金銀器制作最成熟和繁榮的時期在唐代。當時的宮廷金銀器主要出自中央金銀作坊院。它和一般的作坊是不一樣的,為了做好,不計成本。這樣奢華的金器當然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唐朝規定:三品以下官員不得以金銀為食器,這一規定實際賦予了金銀器社會等級化的內涵。
除此之外,何家村金銀器使我們對唐代的金屬冶煉、機械設計,以及加工、焊接、貴金屬制作等都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在那個年代,切削、拋光、焊接、鉚、鍍等工藝就已普遍使用;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絲焊,技巧純熟;在盤、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顯的切削加工痕跡,起刀和落刀點顯著,刀口跳動亦歷歷可見。
不得不說,何家村窖藏代表了唐代金銀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使我們在佩服古代匠人智慧的同時,也感嘆大唐盛世的繁榮!
過去,人們只能借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來領略大唐盛世的風采。作為唐王朝的都城,西安所能見到的唐代的實物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陵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地上的東西很少。
何家村遺寶的發現,如同揭開了一位美麗新娘的面紗,她美麗的魅力攝人心脾,雕琢精巧的金銀、潔白溫潤的玉石、充滿異域風情的絲路精品……呈現出一個跌宕起伏、變幻莫測的世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蓬勃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