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宜明、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明確提出加快我國裝配式建筑在建筑行業應用的創新革命,裝配式建筑又一次站到了傳統建筑業技術創新的前線,那么,裝配式建筑到底有哪些操作方式和行業優勢呢?請往下看。

裝配式建筑是什么?
裝配式建筑是把梁、板、柱、墻等事先做好的房屋構件在施工現場拼合在一起的過程。
裝配式建筑將部分或所有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然后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因為在組裝現場也會對組裝構件進行鋼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澆筑,所以裝配式建筑的安全系數也得到了建筑行業的認可。
裝配式建筑和傳統建造方式相比有什么優勢?
傳統建筑的建造方式采用現場澆灌或焊接工藝,其施工場地條件差、工程質量難保證,資源浪費嚴重,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無法滿足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需求。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是將建筑中的主要構件和部品在工廠制造完成,再運輸到現場,經機械化安裝后,形成滿足預定功能要求的建筑物。裝配式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制作簡單、可反復拆卸、綠色、環保等優點。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
裝配式建筑已經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廣泛應用,可以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綜合效益,同時帶動其它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裝配式建筑在中國屬于起步階段,且主要以多層建筑為主,在高層建筑中應用很少,有待于深入研究。
裝配式建筑種類
1、砌塊建筑: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墻體的裝配式建筑。
適于建造3~5層建筑,如提高砌塊強度或配置鋼筋,還可適當增加層數。
2、板材建筑: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又稱大板建筑。
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筑中全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筑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筑的使用面積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關鍵問題是節點設計。在結構上應保證構件連接的整體性(板材之間的連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連接和后澆混凝土整體連接)。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大板建筑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縱墻式、內柱式和大跨度樓板式的內部可靈活分隔)。

3、盒式建筑:從板材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筑。
這種建筑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一般不但在工廠完成盒子的結構部分,而且內部裝修和設備也都安裝好,甚至可連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裝齊全。盒子吊裝完成、接好管線后即可使用。盒子建筑工業化程度較高,但投資大,運輸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裝設備,因此,發展受到限制。
4、骨架板材建筑:由預制的骨架和板材組成。
其承重結構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柱、梁組成承重框架,再擱置樓板和非承重的內外墻板的框架結構體系;另一種是柱子和樓板組成承重的板柱結構體系,內外墻板是非承重的。承重骨架一般多為重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采用鋼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組合,常用于輕型裝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結構合理,可以減輕建筑物的自重,內部分隔靈活,適用于多層和高層的建筑。

5、升板和升層建筑:這種建筑是在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墻可用磚墻、砌塊墻、預制外墻板、輕質組合墻板或幕墻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筑外墻。
升板建筑施工時大量操作在地面進行,減少高空作業和垂直運輸,節約模板和腳手架,并可減少施工現場面積。升板建筑多采用無梁樓板或雙向密肋樓板,樓板同柱子連接節點常采用后澆柱帽或采用承重銷、剪力塊等無柱帽節點。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較大,樓板承載力也較強,多用作商場、倉庫、工場和多層車庫等。升層建筑是在升板建筑每層的樓板還在地面時先安裝好內外預制墻體,一起提升的建筑。升層建筑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比較適用于場地受限制的地方。

建筑的流水線生產,已經由夢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