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定義,但僅僅“未來”一詞,就能引起我們的無限美好遐想,冠在“社區”之前,不由得讓我們對“未來生活場景”充滿期待。
黨的十九大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治理要像“繡花一樣”,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
未來社區是圍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價值導向,以和睦共治、綠色集約、智慧共享為基本內涵,突出高品質生活主軸,構建的一個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
未來社區將為浙江帶來四大紅利:改善大民生、驅動大投資、帶動大產業、促進大轉型。建設未來社區,就是要尋找一條“新路”。在國內,浙江是首個要提出建設“未來社區”的省份。
而在國外,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計劃。住宅發展就是“國家發展”。國家舉措,政府主導。政府組屋空中聚落,突出社區性、多樣性、可持續性。日本的“5.0社會”,數據驅動萬物,建設超智能社會——假想空間與現實空間高度融合。
浙江社區建設有基礎、有需求、有條件。2018年10月以來,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聯合華勘院、中國美院、阿里研究院、中聯合、省電力設計院、省建筑設計院、省交通設計院、浙大建筑院、浙大公管院、省直建筑院、綠城設計院等研究設計機構,啟動1個總報告、12個專題、1個建設導則和1個三年行動計劃組成的“1+12+1+1”課題研究。
11-12月上旬,深入開展3萬余份問卷調查,以及企業調查、試點對接、省外學習考察等調研工作,為《試點工作方案》理念創新和實踐落地奠定基礎。12月,結合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形成《試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12月和1月,根據各市和省級有關單位的2輪意見征求,進行修改。月初,根據馮飛常務副省長專題會意見修改完善。3月初,根據袁家軍省長專題會意見和省大灣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意見進一步完善。
2019年3月20日,省政府印發《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浙政發〔2019〕8號)。3月21日,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浙發改基綜〔2019〕138號)。
工作聚焦需求和問題,四大民意需求:老舊小區改造需求,交通出行改善需求,生活智慧化需求,文化養老設施需求。四大現實問題:老舊小區空間集約利用問題,公共設施服務水平相對滯后問題,社區生態環境質量不高問題,社區鄰里關系淡薄問題。
根據試點工作安排,到2019年底,我省將培育建設省級試點未來社區20個左右,選擇杭州等地先行建設未來社區規劃展示館,同步開通未來社區數字展示館;到2021年底,培育建設省級試點100個左右,建立未來社區建設運營的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涌現一批未來社區典型案例;2022年開始,全面復制推廣,裂變效應顯現,夯實未來城市發展基礎,有力支撐大灣區大花園大都市區建設。
未來社區是城市現代化的新型單元,是新一輪有效投資的發展平臺,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